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承前启后具有过渡意义的分裂时期,对于其分裂原因论者甚多,本文以社会学角度,从经济基础的改变、自然环境的恶化、人口的发展等因素来分析导致该时期社会分裂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分裂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訾封亭 《科教文汇》2008,(22):268-268
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轻便廉价的载体;玄学、道教与佛教的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民族融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理论著作的涌现使书法创作进入自觉阶段;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为它的繁荣培育了沃土。  相似文献   

3.
杨富 《今日科苑》2007,(22):210-210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受战乱的影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封建生产方式开始向长江流域和周边边远地区扩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逐渐开发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多极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飞天艺术,是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国本土宗教信仰以及传统观念相融合的表现。佛典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以及道家典籍中的"天人",它们在称名上、形象上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国飞天艺术时,考虑本土文化的影响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宁 《科教文汇》2012,(32):170-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的时代.因为瓷器自身具有耐用干净,釉色温润如玉的特点,所以特别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审美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陶瓷雕塑的造型风格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特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黑河地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北部,位于黑龙江中上游。长期是女真族、达斡尔族生息和繁衍的地方,清康熙年间为抗击沙俄侵略,清政府于此地区设置了黑龙江将军和瑷珲副都统,曾进行大量的屯田。到建国前黑河地区,人烟稀少,有大量的荒地。建国后,党和国家调动大量的人力到黑河开垦荒地,使昔日的荒田变成良田,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发也推动黑河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对生态环境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问题也已经成为了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相关联的核心因素,人口增长的问题历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有效的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要限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我国的河津地区也是一个人口集中度较大的区域,由于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未来我们仍需采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人口机制以及适当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措施。本文便是通过引入逻辑增长曲线,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的河津人口的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8.
梅晶 《科教文汇》2011,(23):68-69
心理动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按照学界通常的分类方法,心理动词可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和心理活动动词两大类。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心理状态动词可带结果、程度、情态、时间、处所、对象等补语,心理活动动词带补语的情况比较少见,仅见带时间补语的用例。将先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心理动词带补语的特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心理活动动词所带补语的数量减少了,而心理状态动词所带的补语中,程度补语的数量则大大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彭无情  周普元 《科教文汇》2008,(7):142-142,145
民族演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民族演变主要是指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民族演变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与功能。本文从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共同民族文化、共同心理素质这些视角来分析和探讨民族演变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学作为分析视角,就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地区"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是造成我国总体消费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与城市之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从农民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细致分析,以明确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对于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式。中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本文从当前完全统一土地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入手,重点分析了此种模式下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并探索性的提出了在土地统一管理下的分区域管理的思想,并对其优势和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土地统一管理下的分区域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性问题,有利于各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也便于国家针对性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方法,通过研究中国特殊经济背景下土地政策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揭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促进增长和平抑波动两方面的微观经济机理。研究认为,土地政策调控应在满足微观个体选择的基础上着眼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土地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有限,反周期土地政策操作中不能过于强调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以避免经济结构的失衡状况加剧。  相似文献   

14.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不能单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其根源在于“GDP”崇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这种发展观注重积累、压制消费,并在我国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如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投资需求不能有效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传导机制。另外,这种政绩观也导致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本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17.
章新树 《科教文汇》2010,(32):102-103
从前的学校,教师被称为教书匠,学生被称为读书人,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是教科书和讲授法.这种教授法,只考虑教师如何讲得头头是道,从不过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学生只是听讲、死记硬背,这种法子如同填鸭一样,实际上连填鸭都不如、填鸭还必须研究鸭子的生长规律,而讲授法却只灌些死知识.陶行知尖锐地批评这种教法说:"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最后是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最后是读书死."陶行知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传统数学方法的弊端.的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是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日益发展,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之势愈加明显。以智能建筑为例,分析传统建筑产业发展的不足,阐述新技术在建筑产业的应用。提出在产业融合视野下的新兴产业培育策略上,对企业而言,需要认清产业发展规律,掌握产业核心技术,顺应产业的科学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应大胆打破体制壁垒,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在社会氛围上,应营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从而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土地财政,这样一种"速成型"的财政收入模式,自然地受到地方政府的推崇,并被广泛推广运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土地财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效应,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编目对象、编目方式、编目者及职能、结果几个方面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