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残酷的浩劫之一,侵华日军的暴行震惊了世界,冲击着人类文明的底线。文学书写是梳理、记忆、反思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空间,现有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文学书写很多,从战时至今历时时间长,从中国、日本到英语世界涉及国家地区广。但是相对纳粹屠犹的文学书写,南京大屠杀文学书写还需进一步加强表现战争的深度与广度,以期在记忆历史、追问人性、维护文明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及时回顾 课后反思的特点之一是及时陛。因此,在上完课的短短时间内,要迅速地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一个深入细致的回顾,必要时作简要的笔记,为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提供准确、可靠的凭借。  相似文献   

4.
5.
张国松 《文教资料》2014,(33):46-47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6.
一年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纪念日。这些纪念日,有的让我们欢欣鼓舞,有的令我们黯然神伤,每一个纪念日对于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记忆。但是有这样一个纪念日,它的历史记忆注定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那就是12月13日。也许你第一次听到这个日期时,并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可是当我告诉你这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日”时,你是否也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隐痛。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10至l1日,中国教科文卫体工套和日本教职工会组织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中日教师历史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中日历史教师就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如何教学进行了交流:其中南京宁海中学教师陈红的发言爱到主办方的好评,现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发表: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赋予人才创新的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其中“自己”一词,小而言之,可指个人,大而言之,则指整个人类的历史。人生一世,若对自己的群体历史一无所知,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甚至可以说,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体会过去和创造未来。体会过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中国抗战时期,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沦陷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屠城惨案。日本在战时通过消息封锁、虚假宣传等手段掩饰暴行,战后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加上中国幸存者未对侵略者有力控诉,致使大屠杀在西方鲜为人知,几乎"被世界遗忘"。直到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作为媒介的世界性畅销书对传播南京大屠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外媒体对日本歪曲历史、挑衅和平等行径的披露,对中国公祭活动的仪式化报道,中国为保护历史真相、纪念遇难同胞所做的不懈努力共同促进了世界对史实的关注。2015年10月,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南京大屠杀凝聚为国际共识,从中国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  相似文献   

11.
以体现学科特性和内涵作为着眼点的历史活动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廷伸,通过课外阅读、信息整理、课题研讨、作品制作等多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观点和信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细节虽“细”,但并非小事。你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肯定不记得你当年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并且告诉你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一生记住了某个历史事件、某个道理、某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你上课时对细节的技术处理就是你的教学风采,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怎样讲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初次拿到《中国历史》第三册课本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着手备课——把课本的内容变成课堂授课的内容。是一件首先要考虑的事。我个人的体会是:通过钻研教材,首先应该抓出这一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其次应该选择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条线索;再次应该注意如何运用最经济、最简炼的语言来把这些例子表达出来,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进行具体生动的叙述、较深入的分析和知识巩固环节上面来。  相似文献   

14.
李明哲 《山东教育》2003,(35):28-28
语文课上,我们在学习《宋定伯捉鬼》。师:宋定伯是一个……的人。(板书)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生:宋定伯是一个有智谋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胆识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我注意到董清欲言又止,就示意她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董:我觉得宋定伯是一个骗子。这——我一下子愣在那里。“阅读提示”中编者对宋定伯所持的是肯定的立场。师:董清同学提出宋定伯是个骗子,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学生散读、思考、交流)生:我赞同董清的看法。宋定伯装神弄鬼,一再欺骗鬼,极其伪诈。鬼不知宋定伯的险恶用心,坦言相告,泄漏了天机,遭到宋定伯…  相似文献   

15.
听课与评课都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听课评课,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本人对评课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探讨一下。一、评课的基本原则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下旬,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以“全纳教育”为主题的48届世界教育大会。朱小蔓教授认为:“全纳教育为每一个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是真正推进全民教育的跳板和加速器。陶行知思想是全纳教育思想的源头之一。因此,陶行知思想是中国教育融入人类教育进步潮流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论“南京大屠杀“研究之目的和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南京大屠杀,完全离不开政治目的,如将这部战争史故意纳入非政治范畴去考察,就会走入歧途。日本一些学以“核实史料”、“修正史实”、“反面证据论”为名,抹杀正确结论否定大屠杀的存在,其本身含有政治目的,研究应本着证据,真实、人道的统一原则,对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考证与剖析,才能反思和吸取历史教训,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1999,(5)
“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一批仁人志士把救亡图强的希望寄托在科学上,纷纷发表对科学的看法: 严复:西人富强的真谛,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科学,而是黜伪存真的科学方法和屈私为公的政治原则。 梁启超:应用科学改变出来的物质或建设出来的机关等等,只能谓之“科学的结果”,不能与“科学”本身并为  相似文献   

19.
一、比较史学发展概况 在历史研究中使用比较的方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很早就有的现象,在希罗多德和司马迁那里就可以见到。在各种层次的历史教学中,也广泛使用比较的方法,以便把有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或加深学生的印象,或便于学生记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都曾较多地把英国革命与法国革命进行比较,或把英国的工业化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吴章贵 《教育艺术》2005,(11):54-56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新课程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广大的一线教师也频繁参加各式各样的公开课观摩学习活动。然而,我们吃惊地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问题,没有达到公开课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