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小鸟找家     
一年级数学课上,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帮小鸟找家”的连线题。“小朋友们,有一群小鸟快长大了,妈妈让它们出去学本领。天黑了,小鸟迷失了方向,找不着家了,妈妈可着急了。你愿意帮帮它们吗?”接着,我出示这样一幅图:一群小鸟,每只小鸟嘴里各衔着一道算式题,下面的鸟窝里有相应的得数。孩子们纷纷举着小手告诉我:这只小鸟的家在这里,那只小鸟的家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我给家乡画张画. 我先画一条条宽宽的马路,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汽车.我再画一幢幢高高低低的楼房,有热闹的超市,有繁华的街市,还有崭新的校园.我又画了一棵棵茁壮的小树,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一只只欢快的小鸟,我要让可爱的小鸟也像我一样,有一个花园式的家.  相似文献   

3.
《放小鸟》(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得到了一只非常漂亮可爱的小鸟,小男孩将这只小鸟关在笼子里,小鸟不吃不喝,小男孩很着急。这时候,窗外飞来了一只大鸟,是鸟妈妈找孩子来了。看到此情此景,小男孩"决心"放走小鸟。小鸟飞走时向小男孩道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感受小男孩对小鸟的"真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出示第三自然段:"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生读。)师:谁能用"决"再组个词?  相似文献   

4.
在一堂数学课外活动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树上有9只小鸟,猎人用枪打死了一只,这时树上还有几只小鸟?”“这时树上还有8只小鸟。”一个叫徐卓的同学脱口而出。“错了,虽然猎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但其它的8只鸟不都被枪声吓得飞走了吗?这时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我颇为得意地告诉她,而且自以为这道题的讲解,从设疑到引学生上当,再到指导学生理解,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将“上当教学法”运用得潇洒自如,效果极佳。“王老师,我还是认为这时树上还有8只小鸟。因为这8只小鸟是刚出生的幼鸟,在巢里还不会飞。”这时徐卓不怎么服…  相似文献   

5.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数学名题:“鸡和免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可是,这道题已经被我“换汤不换药”练习了三遍,仍有孩子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内容正是“鸡兔同笼”问题。■亮点一:画最简单的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徐老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然后说:“同学们一定画过鸡和兔吧,现在我们来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  相似文献   

6.
开学两个月了,我校按计划进行了期中教学阶段检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际的教学状况,我参加了一年级的阅卷工作。一年级数学卷上的一道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7.
开学两个月了,我校按计划进行了期中教学阶段检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际的教学状况,我参加了一年级的阅卷工作。一年级数学卷上的一道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期末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填一填、画一画。由于这道题把时间的认识与分数的认识等内容综合在了一起,无形之中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所以三年级的学生在这道题上失分较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9.
《假如》是一首颂扬关爱的诗歌。在神奇、奥妙的想像中,“爱他人、爱环境”的主旨酣畅淋漓。为了形象教学,我给第一节小诗配上了“神笔”、“小树”、“太阳”的简笔画,第二节应辅以“饿得哭泣的小鸟”。因一时想不起小鸟的画法,我停顿了一下,含糊地说:“咱不画小鸟,就把‘小鸟’两字圈起来吧。”于是,匆匆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我以为“一只小鸟”不画也没啥,可是当我绘声绘色地讲下一小节时,一个孩子举手站了起来,“老师,126页有小鸟,你不会画,就按照这个画吧!”“好,谢谢你!,”当时的我,微笑在脸上,懊恼在心里:为什么不充分备课呢?为什么不学画小鸟呢?多么细心的孩子,多么沉甸甸的话语,教学中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呀。  相似文献   

10.
画"×"号,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我从教二十多年画过的"×"号不计其数,但这一次画的这个"×"号,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是在一次三年级的数学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题:"学校体育室有排球15个,足球比排球少2个,而篮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国外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你抢救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答案自然是成千上万,而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经专家评审,他的这个答案最佳,从而获得该题的奖金.  相似文献   

12.
《一只小鸟》是冰心于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原题是“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经过个别文字的修改之后,本文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读文有感     
在报上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 一位教师给他的学生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老师问学生:“树上有10只小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三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热身:我来画,你来猜。(教师用简笔画画鸟,每次只画一笔,学生抢答画的是什么动物?直到答对为止)师:这只小鸟有个特别的名字——拖拉鸟。活动一:故事导入,感知拖拉1.听“拖拉鸟”的绘本故事。(结合教材第10~12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播放动画视频)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吗?(板书:不着急、等明天)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据传,宋徽宗赵佶之时,曾设画院,为搜罗人才,摘取前人诗句做题目,让应试人据题构思作画.有一次,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两句诗.应考人一般都这么画着:岸边横着一只船,船舷间或仓蓬上停着几只鸟雀,有的远画着两只小鸟斜翅飞往船仓中,以示无人.然而,这些画儿均被认为“与题不切”.相反,被认为画得最好的,却画了一个船夫倦睡在船尾上,身旁有一根笛子.题为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程与教学的不可分割有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事的孩子在国外读小学四年级,假期回国,在办公室里玩耍。早就听说国外的数学教育要比国内难度低很多,这位特级教师就想测验一下孩子的数学水平。他出了一道题:"6×9=?",这道题在国内的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乘法口诀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个孩子看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知道怎么做,给我一点时间。"只见他在纸上画了六个点,又画六个点,密密麻麻画了九排,最后终于给出了"54"的答案。有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会嘲笑美国的数学教育比中国差了很多,也有的人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  相似文献   

17.
指导老师傅惠琴我是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在蓝天飞翔。我拿云彩做衣裳,我摘星星当奖章。我是一只小鸟,无忧无虑,在绿色间穿行。我拿小嘴梳理太阳的羽毛,我用歌喉把春天唤醒。我是一只小鸟$浙江省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三年级@胡珊珊~~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课教学的时候,我尝试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讲授方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一次上课时,为了让学生画出树林里狐狸和小鸟的情形,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鸟儿漂亮的羽毛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纷纷在下面小声说这鸟儿真漂亮。我很快又在旁边画出一棵大树,问学生:“鸟儿在干什么呢?”看见老师在旁边画出大树,有的学生很聪明,马上说出:“鸟儿从树上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不对,不对!不能这样剪!"  相似文献   

20.
王春晶 《班主任》2014,(1):52-52
正1.黑板擦为尺那是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件事。一次自习课,班主任马老师让我在黑板上板书一道数学题。这道题需要画直线,手边没有尺子,我便随手拿来黑板擦,以边为尺,画出了一条非常直的线。马老师对同学们说:"看看我们班长,多会想办法,将来遇到任何困难都难不住她!"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句话我依然记得一字不差。生活中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想办法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