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麦克阿瑟被撤职后对朝鲜战争的和平解决、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的维护和“有限战争”观念融入美国“冷战”总体战略之中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学界评价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和建都后战略得失问题的争议,自从英国人呤唎发表意见以来,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究其原因,一是史料不足,二是战略评价的观点和方法不一致。一般说来,战略的正确与否应从战争的胜负来检验,但也有战略本身虽正确,而因执行不力造成战争失败的。此外,还存在战争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全功尽弃的,有在吃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新局面的。”也就是说有些战役的胜负并不完全与战略得失相一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战争的胜负和战略得失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战争指挥者能否掌  相似文献   

4.
投资要点:1、空军正经历战争形态和空军战略演变。2、中国军方首次将空军定位为战略军种。中国空军建立60多年以来,空军战略正在从国土防空演变到攻防兼备。当前正在经历战争形态和空军战略演变:飞机速度快、作战半径大的优势使得战争不再局限于地面武器的最远射程之内,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空中力量开始起主导作用,而信息化作战背景下制信息权将决定战争成败。  相似文献   

5.
《左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描写战争非常著名的著作,历来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描写战争的特点分析比较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即:(1)通过战争写政治;(2)通过战争与战略;(3)通过战争写矛盾;(4)通过战争写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要具有战略眼光战略一词来源于战争,通常是指研究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问题。一场战争,战略上的失策往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而战术上的失败常不至影响全局的胜利。如果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喻成打一场需持续三年的攻坚战争,那么所谓研究生应该具有  相似文献   

7.
在平定台湾的战争中,乾隆帝在战争前期实行的攻势战略因清军将领分兵作战,无法实现战略协同,没有达到其战略目的,造成了战场上损兵折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争后期,乾隆帝适时调整战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首先进攻诸罗,扭转了战局,保证了平定台湾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反法西斯盟国制定和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对战争的胜利进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术界对此一般都作了肯定评述。但中国抗战与该战略的联系还需作深入考察 ,这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中国抗战在战争中的战略贡献 ,中国战场与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战略依存关系。中国的战略位置与战略牺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美国、英国军政首脑根据对法西斯轴心国家战争能力和野心的分析 ,确立了“德国第一”的战略原则。这一原则确定了中国战场在美英盟国全球战争战略中的基本位置 ,即战略牵制 ,也规定了中国须为该战略付出牺牲与代价。1 94 1年…  相似文献   

9.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波兰的一场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为了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避免卷入大陆冲突,英国在沃尔波尔的领导下,采取中立政策,拒绝援助奥地利。英国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但对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西方阵营主要国家之一,在战争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一方面企图与美国一起操纵联合国,达到维护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战略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愿与苏联和中国对抗,影响其经济和政治利益。英国本来打算通过这种政策坐享战争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具有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性质,任何骑墙政策在激烈的两极对抗中都是行不通的。英国的政策走进了死胡同。丘吉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朝鲜停战,使英国从朝鲜战争中顺利脱身。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了乾隆帝出兵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战略及其转变。乾隆帝在战争前期实行的对台攻势战略没有达到其战略目的,造成了战场上清军损兵折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争后期,乾隆帝适时调整战略,作出了首先进攻诸罗的战略决策,扭转了战局,使清军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而保证了战争后期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了乾隆帝出兵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战略及其转变。乾隆帝在战争前期实行的对台攻势战略没有达到其战略目的,造成了战场上清军损兵折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争后期,乾隆帝适时调整战略,作出了首先进攻诸罗的战略决策,扭转了战局,使清军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而保证了战争后期平定台湾林爽起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蒙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体现在元日之间的战争冲突、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等几个方面,国家交往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基于战略考量,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日战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两国在贸易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未因战争冲突而中断,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对美国情报机构进行改组,成立了战略情报局,负责对外情报工作。战略情报局为美国赢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战争结束后,杜鲁门总统下令解散了战略情报局,代之以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开始的美伊战争被视为美国落实其"先发制人"军事安全战略的具体行动。"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有9·11的心理冲击背景和新保守主义政策渊源,其目标在于打通欧亚大陆通道。该战略对战后国际关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为了争夺包括石油在内的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权,拓展生存空间,在远东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石油的控制和占有成为日本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日本不仅视石油为生死攸关的战争必需品,而且对石油的角逐明显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球石油资源以战争的暴力方式被强行地再次分配。进入21世纪,各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资源的全球性竞争。如何在权力均衡的既有国际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885年平狄危机是英俄在中亚和近东地区长期争夺的产物.危机使英俄几乎达到战争边缘.由于在欧洲外交孤立,英国政府放弃了以战争解决危机的初衷.平狄危机持续时间虽不长,对英国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