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言:本文倡导有意义记忆,理解记忆。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牢记经典历史时间界点,建立记忆参照物,突破历史年代记忆拦路虎。充分发挥历史大事年表在历史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标尺、年代定位工具、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网络钥匙、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帮手、历史复习大纲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离开时间概念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记住一系列重要历史年代犹如给历史贯穿一条纵的纽带,不仅有助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增强连贯性、系统性。记忆一些重要历史年代实为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需。为帮助同学们记好历史年代,本文试图谈谈年代记忆问题,并在前人基础上综合介绍一些记忆年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秦大忠 《湖南教育》2004,(20):38-39
学习历史离不开记忆一些必要的历史年代。记忆历史年代有多种方法,而按历史年代的特征进行记忆是一种有趣、简便、易记的方法。下文举例说明之。一、顺次年代。年代的数字特征是顺次的。如:23年,昆明之战;1234年,蒙古灭金。二、反复年代。年代的后两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重复。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三、对称年代。中间两个数字相同,两边的两个数字也相同。如:1661年,郑成功出兵台湾;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签订。四、一肩挑年代。三个数字的年代,两边的两个数字相同。如:383年,淝水之…  相似文献   

4.
不少青少年对记忆历史年代,既感枯燥乏味,又易混易忘,这里介绍几种巧记方法。一、理解记忆法。即根据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如《攻克冬宫》、《火烧赵家楼》、《开天辟地的大事》三课所述历史事件似不相干,实则有其内在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除了讲究教学方法外,还必须研究和教给学生的记忆方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口诀法 由于学生对历史事件比较陌生,对历史年代更感到枯燥,单靠机械的方法来识记,必然难记,而且既使记住也不会持久。如果把历史知识编成口诀去记忆,就很容易记忆  相似文献   

6.
学习历史往往苦于记忆年代,记住了又常常混淆.我在学习中收集了一些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一、编顺口溜.如记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顺序: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相似文献   

7.
历史年代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有上百个,那么怎样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笔者认为,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要方法得当。下面结合具体年代谈谈几种记忆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一、因果关系记忆法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要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最好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的大事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相关大事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6年第10期吴双喜老师《巧记历史年代》一文谈了一些记忆年代的方法,读后颇有收获。但个人以为,除了硬记、巧记之外,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的记忆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轻松。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角度看,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由于小学生受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知识面狭窄,记忆方法差,加之缺乏对学习历史知识重要意义的理解,尤其历史年代抽象枯燥,这就给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要使学生较好掌握历史知识,必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强化记忆品质,教给记忆方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本学科特点,遵循儿童记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历史多选题变化大,覆盖面极广,为复习增添很大困难。但万变不离其宗,若掌握了多选题的主要类型,对我们的复习与应试不无裨益。现将几种主要类型试归纳如下。一、对历史知识的精确记忆这一类型主要包括对历史年代的考查,历史概念共性与个性的归纳等。这部分选择题是基础,我们必须力争全部拿下。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年代的记忆除了具体的年代甚至月日外,还要着重注意到“大”年代的记忆。如:  相似文献   

11.
黄洁华 《广西教育》2008,(14):45-45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中学生对历史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故事性,忧其难记、难忆、难把握,尤其对枯燥乏味的历史年代的记忆,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而记忆历史年代对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到底该怎样记,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笔者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涉及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历史年代、人物、事件等内容纷繁复杂,记忆负担重。历史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进行大量的史实史料的记忆。对此,同学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然而,历史知识的记忆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无论从提高学习效果,掌握知识,还是从提高学习能力来说,都必须加强对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如何在短时期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经久不忘,甚至终身不忘呢?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效的历史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古代圣贤也说过“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概念 ,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常常不得要领。为此 ,我们在每年的初三教学中 ,颇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时间记忆是初中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更是初三学生的绊脚石 ,因为他们要记忆和了解的历史时间太多 ,只凭单纯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既不容易掌握又容易遗忘 ,在此我总结了几种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1.特征记忆法。此法就是在识记对象上找出其本身的某些特征。如“一肩挑”年代 ,…  相似文献   

14.
一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加强历史基本知识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是历史基本知识教学的任务之一.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是应要求学生记忆的.以中国历史为例,要注意记忆的年代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历史知识难记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的普遍反映,尤其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1)公式记忆法。记忆历史内容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在公式的指导下理解和记忆。如历史事件=时间 地点 人物 简单过程 结果 意义;意义=作用 特点 影响;人物=姓名 时代 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 影响;作品=作者 成书年代 内容 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形成记忆网络,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逐步扩…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历史年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历史事件都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而且和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有着先后的顺序。如果我们抽出时间因素,那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无从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中学历史教材里提到的历史年代是很多的,是不是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呢?我认为不宜太多,要求他们记忆的只能是标志历史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年代。以中国历史为例,我认为要求学生记忆的历史年代主要有这几种: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课内容丰富,面对浩繁的史实,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记忆知识是一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掌握记忆的方法谈自己几点看法:一、理解记忆、教学中注意形象情感教学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注意“再现”其血肉.其内果关系,纵横联系交待清楚,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二、调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过程中加深记忆.三、比较记忆,防止学生对性质、表现形式相似或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混淆.四、运用图示法,表格法加强记忆.五、关于年代记忆.六、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8.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 不过是记忆。”可见记忆的重要性,可是如何才能记得快、记得牢,是要讲究方法的。学习历史,在记年代时,往往感觉很吃力,年代只是数字,枯燥、乏味。往往记住没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应怎样记效果好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洪慧 《考试周刊》2014,(15):124-125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歌诀记忆法、简化记忆法、列表图示法、地图助记法、规律记忆法和年代记忆等。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时间记忆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学生认为历史基础知识里时间是最难记忆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记忆历史年代呢? 首先,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1.注意逻辑,防止颠倒。例如: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