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鸣 《寻根》2002,(1):42-46
来到贵州腹地一个叫安顺的小城,时常会看到一些身着对襟长袍的老年男女,女子尤多,梳着古怪的发式,拦着一道帕巾,腰系黑带,长袍上虽有绣花与否的差别,但一律右衽。开始,我以为是哪个不知名的少数民族,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所谓的“屯堡人”。如果问这些老人自己,他们会很自豪地说,他们是大汉族;如果再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南京人、安徽人或湖南人等,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安顺人,可是他们的口音却离他们遥远的“故乡”差得很远,更像是变了腔调的安顺话。  相似文献   

2.
蔡官村在贵州安顺市南10公里,村的西头座落着我国第一座村办地戏博物馆。安顺地戏是贵州屯堡人(主要分布在安顺地区各县市及贵阳、黔南、黔西南、六盘水市邻县农村)最普及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旧时称地戏为跳神,是一种头戴面具在地坝表演的古老剧种。地戏原属中华古老傩文化中的军傩。随着明初调北征南传入贵州。当初是屯田军人在营中自娱自乐“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意”(《续修安顺府志》)。演员全是男性,女性角色为男扮女妆。面具造型有文武、老少、男女、凶善及神话怪异形象。面具简练、夸张、极富个性。演出…  相似文献   

3.
漫话地戏     
黄辉 《寻根》2008,(5):70-75
贵州安顺一带的地戏,近年来已渐为人知。这种戏的表演形式十分特别。一般演戏,总是演员在高处,观众在低处,尤其在农村野外,演员更在高台之上,而观众则围观于台下,故有“矮子看戏,凭人说长短”之语。但是地戏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戴面具表演的“傩舞”、“傩戏”,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后演化为地方戏剧,如贵州安顺奇迹般流传至今的“地戏”。明初,朱元璋一举夺取云贵,为了长治久安,遂以安抚征剿并用,大量屯军屯田,令军队和百姓共同生活,形成以“屯堡”为中心的村落。  相似文献   

5.
包志怀 《寻根》2024,(1):134-139
<正>屯堡人是清代裁废明代卫所屯田制后对分布在今贵州平坝、安顺、镇宁、普定、长顺等县市内明初屯军后裔的专称。学界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有大量成果,作为屯堡文化的载体,屯堡人的身份认同、始祖形象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从家谱、祭祖方面对黔中地区屯堡人的始祖记忆与家族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屯堡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祖墓、墓碑、祠堂是了解汉族移民孤岛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云南宣威可渡、贵州安顺九溪、四川盐源长柏、木里项脚、冕宁宏模五个点进行祖墓、祠堂等文化遗留因子的比较,探讨不同背景下文化遗留变迁的特点及原因。孤岛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在周边异质文化的挤压下,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同时又坚守原发地的某些特质,产生新的变异,形成意义更为丰富的"孤岛文化"类型。同时文化孤岛的祖墓、祠堂及祭祖文化为我们展示儒家文化如何世俗化、生活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一个鲜活的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7.
赵时俊作品     
正赵时俊(1838-?),字秀昇,洱源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或说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武英殿协修,丁艰归,主讲五华书院。后任河南道星宿御史、贵州安顺知府,有政声。工书,以二王为宗,深得《王字圣教序》笔意。小字清雅俊秀。喜作大字对联,结字开张而不失儒雅之气。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新近建立了10个专题民族民俗博物馆。其中黄平飞云崖民族节目博物馆、兴义下五屯民族婚俗博物馆、台江文昌官民族刺绣博物馆、安顺府文庙蜡染文化博物馆,有相当数量的展品,是引人注目的民族服饰。节日博物馆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节日盛装;婚俗博物馆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热恋中的村姑将亲手织绣的花带、鞋垫、荷包、背扇之类物品赠给情人作信物;蜡染、刺绣博物馆小,举问皆是民族服饰的精华──蜡染、刺绣作品。民族服饰在贵州民族文化中是最为光彩夺目的部分。最近几年,贵州省文物部门将“抢救民族文物”的重点放在征集民族服饰上。…  相似文献   

9.
李业成  李宇果 《寻根》2000,(3):101-106
西出贵阳进入安顺地界,田野上是一个个石头的村落。石头的屯墙,石头的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面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这些村落被称为屯堡。生活于其间的人群与当地一般人不同。他们的服饰穿戴与其他汉族群落和任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占有重要的一页,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的外国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曾经有一位外国传教士在红军中生活了18个月并跟随红军长征,比斯诺还要早一年向国外披露中国工农红军状况,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瑞士籍的传教士薄复礼。红军的俘虏1934年8月,在中央军委的电令下,任弼时、肖克、王震率红6军团3个师12000余人从井岗山出发,作为长征先遣队开始西征,部队横贯湖南,进入贵州黔东南地区。国民党贵州、广西、湖南军阀部队对红6军团疯狂围攻堵截,贵州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