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教育的作用越是重要.昨天的教育传统一定是今日教育的营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是今日教育的部分内容.当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必须更具前瞻性.我国教育的未来何去何从?教育要培养有根的人,中国五千年所积淀的优良传统应该是中国人的根,也应该是中国教育的根,有根的中国教育就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写字教育不是小事,它关涉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为写字教育呼吁.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这是中国教育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从教写字和学写字开始的.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衰败的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张澜 《教育》2014,(9):75-75
中国的教育,自从兴办以来,虽然有很多的变动,但仍没有甚么进步可言.当批评的地方,实在很多.我想凡是一个热心教育的人,或者要想把中国改造好的人,一定不能置诸不闻不问之列,听其这样.自然中国教育在精神方面,缺点很多,而尤其这种封建的成分和奴隶的成分,为害最大.  相似文献   

4.
人性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强调的人性教化,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人神之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点"现实的人",都把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长期师范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的幼师教育不应因袭我国陈腐的教育传统,不应照搬欧美各国的教育模式.而应是一种立足于自己的实验研究,适应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现在与未来的需要,培养中国人自己的优秀师资的师范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能对世界教育思想产生影响"的师范教育.这是陈先生的师范教育经验的总结.一、幼儿师范教育的意义与目的陈先生之所以十分重视中国化的幼儿师范教育事业,和他对幼师教育在整个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教育方法和制度跟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在的文化和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世界上的老师和教育学家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在中国的学校里听到、看到了许多事情,虽然它们不会让中国人感到惊讶,但美国人会大吃一惊.可见,中国和美国对教育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教育方法和制度跟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在的文化和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世界上的老师和教育学家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在中国的学校里听到、看到了许多事情,虽然它们不会让中国人感到惊讶,但美国人会大吃一惊.可见,中国和美国对教育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腾飞的30年.从高考制度的恢复到今天的教育规模以及30年教育环境的巨大变化都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成绩.在这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亲身感受着社会经济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通过30年的教育数字对比更看到了这30年中国教育事业腾飞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教育方法和制度跟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在的文化和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世界上的老师和教育学家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在中国的学校里听到、看到了许多事情,虽然它们不会让中国人感到惊讶,但美国人会大吃一惊.可见,中国和美国对教育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应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而人的现代化又应以思想现代化为基本.大学生的思想和理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前进方向,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现代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对人的现代化解读入手,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功能、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现代化教育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钰 《继续教育》2001,15(3):12-14
在称之为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的时代中,人的智力是最宝贵的财富,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教育也必然会发生一场根本的变革,而驱动这场变革的先驱是教育的信息化. 一、中国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地域辽阔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机会的均等,乃是人类整个公平之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与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相联系,不仅因为“它是被当作削弱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手段来对待的”,而且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神圣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求得发展.但发展本身必须包含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目标,而不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先发展后公平”.本文试图从中国目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的现实情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中国人自己对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14.
无论作为从事职业性教育的工作者,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从广义上讲,我们都将由一位被教育的接受者会变成一位传授的教育者.这是人成长中的一个必然,也是人的一种使命.然而,时间是依然不停地向前转动着,随着时间的转动,中国当代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是在前进,还是滞后?在这个新旧更替的过渡时期,中国当代教育将何去何从?中国未来教育又将以何面目、方式去遵循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中国教育思想能否适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本篇文章从社会、艺术的视角去解读,并就艺术教育中的教与学谈谈看法,进而引发对中国当代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说起中国的教育,局内人都非常清醒,虽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十多年,但应试教育始终抓得扎扎实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家庭注重学生的分数,老师们当然注重当下评价.知识越灌越多,试题越来越难,而学生独立空间越来越狭窄,他们的创造力越来越薄弱.中国的基础教育"太厉害",外国同行觉得匪夷所思.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学生频频获奖,战绩辉煌,可让中国人没底气的是,近几十年,泱泱大国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获奖者,怪不得,德国人评价我们中国的教育:"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可你们却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 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扭转局面,那中国的未来发展让人担心.好在我们常州的教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儿童是家族和父母的私民,当代社会,儿童应该是社会的公民.儿童最终的前途应该由国家落实,用整个社会才能完成一个人.当代社会是分化的社会,教育的某些原始涵义如养老已被社会的其它领域担当,老年是教育意义的另外一级.儿童和老年是人生的两端,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完整的人,当代教育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教育的分化是人的分化,社会分化的一个结果是儿童(人)被社会撕裂成几个片段.看起来有国家那么多的部门对儿童负责,最终只有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才能落实儿童,父母和老师对儿童也只能落实一半,儿童成为悬在半空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学制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受迫性转向的结果.中国教育打破了自身原有教育生态,强行移植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如果不从文化根性上对中西教育加以辨别,势必会遭受削足适履之痛.放弃诗教,放弃传统教育的德性之维,且没有与引进西方教育对应的信仰之维,必然使中国人面临道德危机与精神困境无所适从,使中国人的诗性气质日渐凋零.中国人的基本教育思维是智慧源自德性,甚至一度将德性视为最高的智慧.尽管德性智慧仍旧以片断式的范畴和命题影响着中国人的灵魂,但由于其文本的退出,这种影响的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微弱.因此,要恢复中国人的德性之维,必须重拾诗教遗炬.  相似文献   

19.
云南彝族烟盒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云南彝族"烟盒舞"进行研究,围绕彝族"烟盒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方教育平等观念主要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维新派从中汲取养料,较系统明确地表达了近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观念.维新派认识到包括妇女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要受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对于培养人才,进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具有重要的作用.传教士所强调的教育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教育要以个人为本位,受教育是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等,并没有被维新派所吸收.传教士自身的固有特性、文化之间的翻译转化、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是造成传入和吸收之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