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弱小者,人们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一种同情.进而会捐助或者施舍一些钱或物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可是捐助者在这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相对于被救助者的优越性.捐助者往往考虑到的只是自己的爱心,而没有考虑到被捐助者接受这份爱心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募捐活动。募捐绝对是善意的,也是校园爱心流动的一种很好的体现。但当类似的活动见得多了,人似乎也就见惯不怪,心情趋于平淡了,甚至,有时表现出了一种腻烦。于是,在不少参与捐款的同学心里,难免产生一些“不情愿”的想法。但这也并不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本意。有一类爱心活动广受诟病。比如,在针对贫困生的捐赠活动中,往往一定要为该“爱心奉献”搞一个捐赠仪式。被捐助者总要拿着一篇准备好的稿子上得台去,声泪俱下地诉说苦楚,深明大义地感谢恩人,以及斩钉截铁地展望未来。说得坦白些,被关爱者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时下,新闻媒体中关于爱心捐助方面的报道经常出现。确实,当一个人因经济困窘而出现诸如失学、基本生活条件难以维持、甚至因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有生命之虞,而依靠个人的力量又不能摆脱这种困境时,社会好心人及时而有力的捐助无异于雪中送炭,帮助被捐助者闯过了人生的险关。这种行为,在当今各种慈善救助机构还不太健全的中国,无疑是值得倡导和赞扬的。各种爱心捐助,对捐助者来说,是一种出自高尚动机的行为;对被捐助者来说,则不仅得到了摆脱困境的物质保障,还获得了生存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对那些承受过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社会好心人爱心甘泉的被捐助者来说,如何对待爱心,在难关度过之后回报社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编辑的这组文章,分别出自《扬子晚报》张国擎、王小宣的《愧对爱心留下的思考》和《中国青年报》刘志武、李雷的《这份爱属于社会》两文。文章中叙述的一个小学生和一个中学生对待爱心捐助的截然不同态度,读后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历史与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在众多的素质要求中,我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一、强烈的爱心、责任心与事业心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具体表现为爱心、责任心与事业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具有爱心,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自己的同事,更爱自己的学生。爱心是力量的源泉,拥有这个力量之源,就会全身心地融入到职业工作中,就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责任心是师德的基础。责任心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一种心态。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团结协作,知难而进,不断进取,这些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数学学习中.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数学素养.是存大量的实践中对数和运算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直觉一样的感觉.拥有数感.人们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产生敏锐的感受力.会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客观现象和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7.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是个奇怪的物种,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世间万物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设定的。比如,绿叶就应该尽职尽责地吸收太阳光,芳香花朵必然是为了取悦蜜蜂和蝴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花朵就从人类的视线中逃离了,它们干脆隐藏到了地下。这种奇怪的花朵就是——地下兰,一种在地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兰花。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越轨行为探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陈世宜王利福关键词:大学生越轨行为原因对策一、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1.从众从众是一种较普遍的行为,它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与别人相一致的行为。社会学家认为背离一个集团的行为往往会符合另一个集团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面对小偷,人们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一种愤恨,小偷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要是偷过东西的人,哪怕是仅仅一次,哪怕之后如何弥补,也会永远被人冠以小偷的恶名,如同刻在脸上的刺青,难以抹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里对待小偷的只有大棒,没有怜悯,不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对生活的反映或呈现.而民俗是民族生活文化史的核心与主体。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会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融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事象。从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实践来看.每位作家也会把自己独有的生活画面带进自己的作品中去.使他的作品自觉不自觉地带有家乡风情民俗色彩,并打上自己思想、情感、性格的烙印。可见民俗风情与小说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小说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民俗风情,走人小说教学.可以为小说教学打开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  相似文献   

12.
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热情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要让自己蹲下去看学生,而不是永远地高高在上。当然这种爱心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有时,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深深的感惰。在上学期,有一个高年级的男生,上课总是不太认真听讲,我时常提醒他,但作用不大。有一次上  相似文献   

13.
<正>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和别人相比而来的自信是一种优越感,说到底是一种自卑感。这使得双方不但无法彼此尊重,更会不自觉地互相伤害。真正的自信,是从对自己的优点产生自我肯定开始的。故事的主角小瑜是一个不了解自己优点的小学生,个性内向,总是习惯畏缩地躲在别人背后。不过,她的优点是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有一次去参加了一个研习营,虽然是被妈妈半强迫着去参加的活动,但是却也从中体悟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找到了自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深信小瑜一定能够实现她自己的梦想。希望各位小朋友能够透过这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14.
同情之心也是一种爱心,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产生这种情绪。夏小雪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养了一只小鸡,有一天因为自己不小心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他们重感情,强烈地要求别人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一架天平,时时对教师的爱心进行衡量,这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就会产生心理呼应,这样将会出现令人想像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或教师上第一节课时,往往会向同学们说这样一句话:我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决不会歧视任何一位学生。但落实到行动中却无奈地发现,信誓旦旦的漂亮言辞总是被冷冰冰的铁铸现实击得粉碎。教师也是人,具有自己的情感好恶,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很自然自觉不自觉地要分个三六九等。歧视学生已成为教师队伍中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幼儿,他们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陌生的老师、同伴在一起,这是幼儿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的爱心就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心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我班田朋小朋友,因家长太娇惯,非常任性,习惯不好,班上几十个小朋友几乎都被他打过,大家都不喜欢他.无论教师怎样用心教育他,但始终有限。我反复思考决心用爱心去转化他.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感化…  相似文献   

18.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可爱的、可塑的、可教育的,教师应该自觉地进行“心理位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教育学生。 一、用爱心唤醒后进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懂得自我尊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 后进生一般缺乏父爱、母爱或者是师爱、友爱,因而产生了疑惧心理和消极情绪,对老师的言行举止十分敏感,老师只要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会使他们觉得老师在歧视他们,因而采取偏激的行动。为此,班主任在…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智力发展得越差,儿童思维不良的、阻碍的特性表现得越强。成人和儿童思维的这一差别常常是师生之间产生互不谅解的原因之一。有时教师不自觉地期望儿童应该象教师自己所能理解的所能做到的那样去理解,那样去做,彼此产生了许多令人苦恼的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越是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特点,教学和儿童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后进生?首先对此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后进生可理解为在智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未能如期达到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我们这样理解,是承认学生在不断前进中;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此。正因为这样,转化就成为可能,后进生也要成“人”,转化就成为必要。那么作为教育者该应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风貌予以作为呢?一、爱心罗素认为:“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一个班主任,有了对待后进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兄弟一样神圣的情感与爱心,就会平添一分自觉、一种责任,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