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历史地图中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有所涉及,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学生忽视。历史地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互印证,有的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扩展,认真解读历史地图可以挖掘出许多隐性知识。在此,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为例,其中共有30幅历史地图,在挖掘其隐性知识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说的文本阐释不能满足于封闭式的静态分析,相反它必须具有宽广的社会历史视野。阅读史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不仅意味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解读、在不同的阐释层次上发现文本与历史的复杂纠葛,更能够帮助学生从"内容形式化"的角度掌握新的文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环境史作为历史学分支,其学科发展与“新文科”所倡导的文理交叉、融合创新“不谋而合”。当前中国环境史学在中西学者探索下呈现“百花齐放”之姿,但在具体研究中渐显固化趋势,学科发展面临挑战。在此之际,周琼、耿金合著的《中国环境史纲》应运而生,著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凝练汇编成这本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史教材。此书不仅梳理了中国历史环境变迁脉络,还实现了体裁结构、具体案例的守正,以及研究视角、内容结构与学术旨趣的创新,补足了长期以来中国环境史通史教材的缺漏,极大地体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参与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禤福英 《高教论坛》2013,(7):13-15,19
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把握"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把"十八大"精神融入到教材相关章节中,并以资料生动、讲述生动、教法多样、第二课堂协同等途径实现系统地进教材、生动地进课堂、多途径地进头脑。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构成内容,其研究和撰著并未出现“重写文学史”那般红火的场景。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众所周知,文学经典的遴选和确立,来自文学批评的关注和阐释,没有后者的介入和投入,所谓文学经典便难以确立。因此,从根本上看,文学批评的学术积累构成了文学史研究和叙述的根底。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写文学史”的动力与当代批评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关系。同样,文学理论的建构,往往借助于文学批评的路径,或者说,现代文学理论经常是以批评的形式而得以传至久远。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基因,是民族成长的“动力”。历史必修三以思想、科技和文化为主,对照“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我认为,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高中阶段学习文化史应当实现三个层次上的目标:一是实现对文化的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赖口耳相传而获得传递和保存。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传承除了口耳相传外,更依赖于文字记载与和有系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滕胧诗”一词的导源、释名入手,指出了朦胧诗主题的模糊性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晦涩型(即诗意艰深难懂);二是多值型(即诗意亦此亦彼)。认为朦胧诗的模糊性有着多种致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还是象征手法使然。象征的主要特征是“暗示性”(即通过某一特定形象以表现或暗示超越这一形象的含义)。象征的生成机制是相关事物间的“可拟性”(即相互对应关系)。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和政治文化背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以及我国传统诗论的多重影响,诗人往往选择象征手法进行创作。而正是由于象征所具有的涵盖性及主观随意性等特质,导致了朦胧诗主题的模糊性。文章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辨角度。指出了滕胧诗的“朦胧度”应有的极限。  相似文献   

9.
2007年度小小说创作呈现出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在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人性的深入挖掘、艺术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艺术艺术修养、创作心态等方面的原因亦使小小说的创作中存在着批量式生产和复制的现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别出心裁。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渐渐成长起来的小小说,今天正处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它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文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一是把"三个选择"作为教学主线,突出其历史必然性。二是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其易接受性。提倡"双向"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以史为鉴相结合;史论结合,以论为主;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元月 5日至 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侨大学、福建省古典研究会联合主办 ,华侨大学中文系承办的“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安徽、福建、陕西等省、市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会的核心议题是“文学史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思想史与文学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文学史不可能剥离其思想内涵 ,研究思想史也不能离开文学这一重要的表现形式。胡明 (…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适当引入英语元素是值得鼓励的探索,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原因首先在于英语在中国的流行史,本身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了若干篇可以配合教学使用的英文文献,并认为教学中通过以不同方式使用类似这样的英语文献,可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并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汉诗榜行动”的程序及实施过程出发,指出真诚,先锋,民间,是汉诗榜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真本身就是美。真即存在,存在无一没有其形式,没有形式的事物是无法存在的。真,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主客观的统一,往往是大诗人必备的条件之一。真≠好。但,好,要从真做起。在真实与诗意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平淡中的不平凡,永远是诗之至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女史:从研究走向学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20中国妇女史发展的历程,面对新世纪女女学蓬勃发展的全球景观,如何在本土化与学科化的双重努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本文认为,20世纪初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下展开的,80年代中期开始了妇女学背景下的史学关注;90年代初期引入了社会性别(gender)重要的分析范畴,同时,妇女学的全球视野更要求研究者从普遍认为有效的理念框架,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中主动选择并运用于本土研究,面对这一趋势和史学遗产,妇女史学者在继承,借鉴,创新以建立本土妇女史学科中,应尽快突破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重困惑和挑战,开展妇女-社会性别史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以进入主流史学并纳入教育主流。  相似文献   

15.
歌诗,新诗史上一个渐被淡忘的语词, 但在中国诗歌史上,歌诗却是我们民族诗歌的显著特色, 是中国历代诗歌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诗危机重提歌诗传统,其予以我们的启示集中于一点: 诗待乐而传播, 诗因乐而升华, 􀀂 有意识的传唱 可能成为新诗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汉诗榜行动"的程序及实施过程出发,指出真诚,先锋,民间,是汉诗榜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真本身就是美.真即存在,存在无一没有其形式,没有形式的事物是无法存在的.真,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主客观的统一,往往是大诗人必备的条件之一.真≠好.但,好,要从真做起.在真实与诗意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平淡中的不平凡,永远是诗之至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