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极其鲜明,他追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但与自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时代精神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吸收借鉴中外文学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他的历史剧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此,要深刻理解其创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剧的文化底蕴。从中了解到我国上个世纪的爱国情、民本心、英雄气。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女神》像一声春雷,掀开了中国诗歌划时代的一页。他强调诗是激情、灵感和心灵感受的直接抒写,而不是“做”出来的。郭沫若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诗歌创作外,还有剧作、小说、散文等。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3.
豪放飘逸、率真洒脱是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用富有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用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浓烈情感,用不吐不快、酣畅淋漓、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永恒。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浪漫派与法国的浪漫派不同。在德国,消极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浪漫派反歌德和席勒的古典文学,是反动“神圣同盟”的嫡子。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嘲笑浪漫派,说德国浪漫派“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①不过,德国也有少数罕见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早期的海涅就是一个。海涅后期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批判浪漫派;但也曾“自称是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幻想大王”。②海涅早年的《诗歌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灿烂的明珠,它继承歌德和席勒的“狂飙突进”精神,反映德国青年一代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被T.S.艾略特誉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虽然叶芝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但青年叶芝深受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其早期诗歌的总体风格是浪漫主义的。纵观叶芝的早期诗歌,可以看出有三种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其中,即浪漫主义的思乡情结、浪漫的爱情以及浪漫的民族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综观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优秀的作家总是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土壤中,总要受到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欣赏习惯的熏陶。因而在其创作个性上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其作品也会带上浓厚的民族特色。郭沫若便是这样的优秀诗人。本文拟就他所受到的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影响以及他的早期诗作中表现出的民族特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神道中的"和魂"、"荒魂",崇拜太阳象征体,敬神崇祖现象,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所以,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可以从日本神道上述内容中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泛神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与诗歌精神,在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有三个层面的表征与拓展:第一,它表现为对个性解放的张扬;第二,它表现为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痛彻体悟与对祖国新生的渴盼;第三,它表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具有乐观、积极、昂奋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的“四规”强调人民精神内在的一面。深谙茶道的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其早期诗歌创作表现了茶道“四规”的“和、敬、清、寂”的内在精神实质。基于这种操作理念,郭沫若早期的一个著名的文艺观——文艺的非功利说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郭沫若,在“五四”以后的诗坛上开一代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者,阅读郭沫若早期诗歌,往往会被它那种狂飚突进的英雄格调所激动,郭老诗歌中充满着的革命激情、浪漫主义遐想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都给我们巨大的震憾。 郭沫若前期诗歌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 首先,他强调诗歌的主观精神。“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充实了的主观的产品。”文艺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凡是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在内,必然是有作家主观的因素包含在其中。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是郭沫若认为诗歌作为“主观的产品”,特别强调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1,(52):31-33
郭沫若和华兹华斯是中英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华兹华斯重视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息息相通,不追求奇特的想象和夸饰,不让放纵的感情扼杀真和美,认为浪漫主义诗学在过分强调个人情感方面可能引起歧义,而郭沫若则追求狂放的自我扩张,表现出一个个性极端膨胀的无所不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早期小说一再被划归现实主义。本文从强烈的主情性、塑造苦闷的女性形象和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心态方面揭示了丁玲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儿童题材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描写儿童生活、儿童心理 ,揭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成人关系的诗篇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重视想象力等基本特色。对儿童的礼赞和对童真的崇拜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题材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描写儿童生活、儿童心理,揭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成人关系的诗篇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重视想象力等基本特色。对儿童的礼赞和对童真的崇拜在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个性极力张扬是徐志摩诗歌创作最主要的浪漫主义特色,具体表现有四大特色:一是注重理想境界的造与描绘;二是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是塑造了众多抒情主人公形象;四是大胆的幻想,新奇的比喻及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这条横亘中国古代社会的艺术长河,色彩斑斓,群星璀璨,蔚然壮观。这是前人的骄傲,却是后人的悲哀。传统诗歌取得的艺术成就,已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奥林匹斯山。艺术创作上的突破,有待于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又非借助于经济关系的变更不可。“五四”为诗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新诗人们没有辜负时代,他们奉献出了从题材、思想内容、形式以及审美趣味与传统诗歌迥异的新诗作,开启了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用历史的眼光看:“五四”新诗潮仅仅是中国诗歌创作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从内在精神而言,她则对是传统诗学美学的叛逆,呈现出与传统文化思潮逆动的轨迹,她在诗学美学上的有益探索,其生命力远远超出任何诗体的形式外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变迁的分析,观察“五四”到大革命的历史转折时期知识精英们所曾大力倡导的西方个人主义“自我”的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