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2.
卢桂清 《广西教育》2008,(16):27-27
在我们许多家长、老师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吗?好孩子就必须是听话的孩子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  相似文献   

3.
“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一句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言。的确,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对学生“你真棒!”的鼓励,也常常听到学生们“我能行,我最棒!”的豪言壮语。那么,是不是自信的阳光已经穿透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黑暗,让孩子们一路欢歌奔向成功的殿堂?非也。据心理专家在上海21所学校开展的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可见,自卑的浓雾还笼罩着不少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装傻充愣     
我生性顽皮、淘气、不太听话,从小不管是在家里、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都时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其实,我也很想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又总管不住自己,我心里也很苦恼。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是应该的。但我觉得批评要适可而止。可大人们批评我们时,都有一个“通病”,就  相似文献   

5.
“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一句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言。的确,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对学生“你真棒”的鼓励,也常常听到学生们“我能行,我最棒”的豪言壮语。那么,是不是自信的阳光已经穿透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黑暗.让孩子们一路欢歌奔向成功的殿堂?非也。据心理专家在上海21所学校开展的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眼睛     
赵娟 《山东教育》2004,(15):59-59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你可以领略其内心深处的整个世界而孩子们的眼睛,更是清澈见底。他们会把所有的情感通过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传达给你。记得第一天踏进小班的时候,望着一双双盛满疑惑的、漠然的眼睛,我有些忐忑不安了———这些孩子会喜欢我、接受我吗?我紧张的声音有点颤抖地说:“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赵老师,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就和你们一块学习,一块游戏,看着你们吃饭,看着你们睡觉,如果你们听话做个好孩子,老师愿意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我的话音未落,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大喊:“好!”我瞬间便被感…  相似文献   

7.
老师们对学习好目一听话乖巧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他们受了委屈。评选各类好学生时,老师们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们开绿灯,就因为“这是好孩子,评不上多可惜呀”。老师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讨论,让“优秀生”成为教育的盲区,只会使这些“好孩子”被宠出“骄”气和“娇”气,使他们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不能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优秀生”自身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9.
听话小议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小孩子要“听话”,“听话”才是乖孩子;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说:好学生要“听话”。于是乎,“听话”便成了座右铭。而我们也就成了“听话”的“机器”。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好学生。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节观摩课上,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言。也许是观点太新颖了,也许是语言太精彩了,也许是同学们第一次听到这么长的发言,最前排的一个男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听课的老师们笑了,同学们也跟着笑起来。那笑声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那位男同学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那位男同学的“尴尬”让我久久沉思。传统的中国教育总是把“听话”、“不出圈”当作好孩子的标准,而“出洋相”几乎成了个性的代名词。当我们过分强调秩序的时候,当我们狠狠地批评那些调皮学生的时候,孩子的个性慢慢地泯灭了。当他们沦为一个个…  相似文献   

11.
何媛 《教师》2013,(31):40-41
思考一:什么是好孩子 我们心目中肯定都有这么一个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要父母操心,不给父母学校找麻烦,学习好的就是好孩子.其实不然.难道不听话,偶尔给父母绘老师找点麻烦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一定就是好孩子,而成绩不好的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家长们,朋友们,我们目前理解的听话实际上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  相似文献   

12.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教学     
“在当了若干年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囚。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吉诺特的话……  相似文献   

14.
教师常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部分教师也的确是按工程师的职责,采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塑造”着学生。比如要求学生绝对听话,不准学生怀疑领导的指示、权威的观点,学生做作业,必须按照老师教给的思路等等。学生照老师的想法做了,他们就小会表扬、大会奖励;学生没有这样做,老师就会想出种种办法“制服”他们,还美其名曰“教育帮助”。这样教出的学生的确不会给老师和社会惹麻烦,让专制的老师和领导可以放心施行自己的专制。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这种教育造成了学生怀疑精神和创造理念的缺失。我…  相似文献   

15.
淘气是儿童的智慧表现孙荪孩子们淘气,往往惹得大人们生气。因之,许多少儿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而不喜欢淘气的孩子。在学校里,听话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偏爱,而调皮淘气的学生则往往成为老师批评、训斥的“靶子”。调皮淘气的孩子果真不是好孩子吗?其实不然!著名...  相似文献   

16.
阮怡 《山东教育》2005,(34):59-59
“老师,遥遥又骂人了!”“明明在玩牌。”‘青青上课又做小动作了。”……每天。面对着这些层出不穷的“花点子”,刚做几天班主任的我还真有点儿招架不住——发火吧,无济于事;那就讲道理,结果孩子们“反客为主”,一套接一套的道理,让我应接不暇。毕竟是五年级了,经历了将近五年的教育,“道理大部分记住了,无奈手脚不听使唤”——这是孩子们的心里话。看来,要想让他们的手脚听使唤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是被父母抱大的一代,是被爱水泡大的一代,但却不理解父母的爱。山东济南市历下区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的工作者们,以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到了爱。孩子们哭了──他们想家了孩子们来到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之后,没有了父母的关心溺爱,没有了各种优越感。这里有的是平等、自立、帮助、集体。洗碗、洗衣、铺床叠被……是每天的必修课,宿舍内务的评比更是让每位营员体验到了军营生活。出操、军训、紧急集合、夜行军……让这些孩子们吃够了苦头。“我真想回家!”“太想家了!”几乎刚离开家一天的孩子们就会…  相似文献   

18.
以情育情     
蓉蓉小朋友这样的情况我也曾遇到过,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想在这里和章老师以及蓉蓉家长一起思考几个问题,也许可以找到突破难点的线索。【问题一】幼儿懂道理就一定会自我管理吗?相信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小朋友:他们安静甚至羞怯,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好。他们听话、守规则,从不“越界”,是让老师“非常省心的好孩子”。这样的幼儿有什么样的需求尤其是情绪情感需求,他们如何释放情绪、表达情绪,往往不能引起老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从小就爱幻想,爸爸妈妈总是说我“异想天开”,可是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假如我是一个糖果大王,我要建立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糖果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小孩儿太爱吃糖了,一天就吃一盒,隔三差五闹牙疼,还有许多蛀牙。我要制造一种有趣的糖,一天可以吃两盒,价格也实惠,晚上睡觉前也可以吃,还没有蛀牙,咀嚼时,带一种清凉可口的滋味,爽极了,这就是既可以当牙膏又可以防蛀牙的“酷爽糖”,这种糖就不用再让家长们为孩子们生蛀牙提心吊胆了。假如我是一个糖果大王,我还要制造一种糖,它可以让孩子们考试时不用忐忑不安,考砸了,孩子们可以…  相似文献   

20.
闻露 《早期教育》2003,(11):38-38
所谓的“好孩子”是指较聪明,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强、乖巧、听话的幼儿。他们常常成为教师的小帮手,如:做值日生,取放玩具、材料,当小班长等,受表扬成了家常事。然而,过多的表扬与奖励,也易使他们产生盲目自傲、虚荣自负、唯我独尊、敏感脆弱等情感障碍。这对他的个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根据“好孩子”现状,我尝试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入手,通过改善评价方式,设置挫折点等教育手段,帮助“好孩子”排除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