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  相似文献   

3.
“多变”训练是指解完一道题后,对正确解题思路作进一步整理与归纳,寻找其它解法,或对原题进行引伸与发展。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利于训练学生严密、深刻、灵活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一题多解、一题多想、一题多变的“多变”训练,取得明显成效。  抓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  相似文献   

4.
师:我这里有一幅小朋友在植树时画的图画,你们从中能知道哪些信息?生1:二班栽了43棵树。生2:一班栽了33棵树。生3:你数得不对,请你再仔细数一数。师:你真会帮助同学。生2:应该是31棵。生4:你还应该说一说刚才为什么数错了?……师:同学们从一幅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在一起研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吗?班级汇报:组1:我们组提了4个问题,有一个是“三个班比,哪一个班栽得最多?”三班栽了45棵,栽得最多。师:你们组是把4个问题全都汇报完呢,还是愿意给其他组留一些机会?组1:给别的组吧。组2甲: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研究课上,教师出示题目:“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是黑兔的3倍,一共养多少只兔?”4名学生板演,其中一学生的列式是:10×4=40(只)。教师问“4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因为白兔是黑兔的3倍,所以知道黑兔是1倍数,白兔是3倍数,那么白兔和黑兔的总只数就是4倍数”。多好的回答,可教师却说:我们应该、把过程写完整,因为题目里没有4,不能直接写成10×4,而应列为:10×(3+1)=40(只)。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诱发学生的解题思路 ,提高其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如 :学习了“比”的知识后 ,首先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下面一些单项训练 :分数转化为倍和比的训练 ;倍数转化为分数和比的训练 ;比转化为倍数和分数的训练。其次 ,进行倍、比、分等有关知识的联想训练。分数转化为比例1 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 ,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 45。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六年制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110页第5题中第2小题。)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如果用按比…  相似文献   

7.
<正>探索和理解“乘法等式”与“比例”转化的奥秘,可采用如下教学过程。一、根据比例的意义,多角度探索比例的结构1.教师出示题目:(1)8∶4=10∶();(2)3∶9=4∶()(3)4∶6=2∶();(4)3∶8=9∶()。2.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有哪些方法?还发现什么规律?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得到4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一堂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上,教师让学生解答下面的题目: “育才村今年植树2736棵,比去年植树的棵数多7/50,今年比去年多植树多少棵?”在大多数学生做好以后,教师指名把解答结果写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学习比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甲、乙两个数,乙数是甲数的710,求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几?学生审题后感到,这道题比较容易解答。根据“乙数是甲数的710”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甲数看作10份,乙数就是这样的7份,那么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10∶  相似文献   

10.
两棵小松树     
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高高山上的石头缝里,钻出两棵细嫩的小树苗,一棵是小松树苗,还有一棵也是小松树苗。春雨细细洒,春风轻轻吹,这两棵小松树苗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瞧,他们个儿一样高,叶儿一样绿,多像一对双胞眙。一天,一棵小松树对另一棵小松树说:“哎,你说,是谁把我们俩种在这儿的呀?”另一棵小松树说:“是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呀?”“一定是人把我们种在这儿的。”“不,你看这高山上没有路,人  相似文献   

11.
“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果园里有桃树 78棵、梨树 3 6棵 ,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 2 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想 :根据果园里桃树 78棵、梨树 3 6棵这两个条件 ,可以求出什么 ?再怎样求苹果树有多少棵 ?列式 :( 1 ) 78 3 6=1 1 4(棵 )( 2 )。一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法解题的思路。每做完一题都要深究“你们怎样想的 ?”当学生流利地说出“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苹果树有 78棵 ,梨树有 3 6棵这两个条件 ,我们可以求出桃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 ?列式是 :78 3 6=1 1 4(棵 ) ,再由求出的桃树和梨树共有 1 1…  相似文献   

12.
师:已请同学们在课前自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并说说你通过自学对“小数”有哪些认识。生:小组交流讨论,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讲给组内同学听,并谈一谈对“小数”的认识。师:刚才同学们在组内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参与。现在各小组同学议一议,把你小组收集到的“小数”的信息和同学们对“小数”的认识进行整理。再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做交流发言。生:各小组同学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小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对“小数”的认识,并推选出一名代…  相似文献   

13.
柏树     
我常常想起我家院子里的那棵柏树。那年夏天,一场热带风暴的中心正从我们那儿经过,柏树被拦腰折断了。风暴过后,我想把它砍掉,父亲说:“还是随它自生自灭吧!”从此,柏树就像一根木桩似的立在了院子里。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案例:“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相等的应用题”教学片断 教师向每位学生提供研究表: 小组汇报: 生1:我们发现相差个数正好是移动个数的两倍。 生2:我们发现移动个数是相差个数的一半。 生3:我们发现相差个数都是双  相似文献   

15.
某教师在教学“8+几”时是这样进行的:师:8+3等于多少?(学生通过借助小棒、小组交流……出现很多种算法,有凑十法、合在一起数、接着数等)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我知道8+4=12,3比4小1,所以8+3=11。师:说得很好,你很聪明。(其他同学给予了掌声)在教师的这一“激励性”评价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回答:生1:我知道8+5=13,3比5小2,所以8+3=11。师:很好。生2:我知道8+6=14,3比6小3,所以8+3=11。师:很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这yanlun个教学片断的表面看,执教者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有很大的转变,但如何真正打破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现摘录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以求专家与同行的指正。片段一:比例概念的建立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依次出示书上的四个比)。3∶524∶4058∶417.5∶3学生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3∶5=0.624∶40=0.658∶41=2.57.5∶3=2.5师:同学们,你们能否将上面这四个比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类,并说出理由!小组内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7.
课一开始,老师板书:男生是女生的3/4,并问道:同学们,看到这句话,你联想到什么?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组1:我们联想到单位"1"是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交流中,容易形成这样的定势:先由学生说给教师听,再由教师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教师成了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交流总是以“生——师——生”的固定模式进行着。这种现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4.找一找。师:请同学们边看板书边观察,对折次数和纸人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对折的次数一次比一次多1。生:每次剪出的纸人的个数,是前一次的2倍。生:对折次数每增加一次,纸人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发现的第二个数学奥秘!对折次数和纸人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现在你们能解答老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了吧?我在剪2个纸人时,折了几次?剪4只兔子时,折了几次?剪8棵松树时,又折了几次?(指名回答,其他学生判断。)【评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明确剪并排排列的图案的折法与画法。最后让他们在思考、讨…  相似文献   

20.
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分数除以分数”的研究课。在简单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后,该教师出示了“9/16-3/4”让学生思考:对于分数除以分数,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想法验证你的猜想,并把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交流。看来,这位教师不仅想引发学生的联想,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而且还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