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通过操作 ,构建平均数概念1 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变废为宝 ,如把易拉罐稍作加工做成笔筒 ,请把笔筒放在桌上 ,把你们的铅笔放在里面。师 :看着你的笔筒和铅笔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 :我想使我们组每个笔筒的铅笔同样多?师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同样多。〔评析 :利用生活材料为学习服务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2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3 汇报交流。生 :①我们先从13支里拿出1支放到9支里 ,再从13支里拿出2支放到8支里 ,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就同样多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八册27~29页例2、例3,第29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第1、2题.  相似文献   

3.
4.
5.
汪美玲 《湖南教育》2002,(10):43-43,4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测量一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并填写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情况?这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多少厘米?他们的平均体重大约多少千克?有位学生答平均身高大约132厘米。2.课件演示:新闻发布会(1)据世界卫生组织刚公布的排名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七十四岁半,居世界第一。(2)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广交会”期间,广州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每人拾金不昧30次。(3)据苏州日报报道,2001年上半年苏州市区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1739元。(4)据深圳日报报道,深圳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企…  相似文献   

6.
平均数是统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阶段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分两次学习,第一次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次是第十册第一单元,并且将“求平均数”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本节教材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深入学习根据搜集的数据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8.
9.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统计量,它不但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还能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因此,让学生灵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就如何教学求平均数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以下是“求平均数”一课中的精彩一幕:镜头一:师:我们班的钟榕滨同学参加学校的卡拉OK比赛时,7位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93分、96分、89分、92分、89分、94分、92分,怎样确定她的最后得分呢?生1:把7位评委评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7。(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算出平均分)生2:我有不同意见。因为按比赛规则,必须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师:你们认为呢?(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那么按这种方法再来算算她的最后得分。镜头二:师:下面请各小组结合本节课的表现情况,给自己小组评出这节课能得多少分。生1:我们第一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统计的初步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规律: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翼  曾艳 《四川教育》2005,(1):34-38
师:一会儿上课,我们一起玩,高兴吗?我们全班从这里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算一队。上课之前我们做个准备,给每一队取一个比较响亮的名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通过操作和思考,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验探究、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15.
“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一、改变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加强探究性学习 多少年来,我们总是习惯地把教材内容理解为“规范的”、“权威的”、“逻辑联系严密”的教学文本,因而总是处在“认真领会教材意图”,寻找完成教材任务的教学方法,即研究“怎么教”的被动地位。在《比的意义》一课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切实发挥教师作为教学决策者的作用,将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视为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对教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31页。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在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2.能够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且会求平均数。 3.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请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有关描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校教研组活动,我打算执教统计的初步知识——平均数。在开课前先在班级里试教,课上得一帆风顺,我自己也认为学生掌握的不错,满以为学生能熟练地解决有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可最后一道实际应用题的解答却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