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现在读新闻,发现号称“惟一”,“第一”的新闻多了起来,而许多经不起推敲,有的根本就是假的。别的不说,就拿服刑犯人登记结婚这事,近年来一些媒体就不断冒出许多个“惟一”、“第一”来。年初,我参加一个新闻评奖,其中一篇作品说的就是某监狱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媒体于1995年正式“触网”,至今已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突破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触摸世界的,网络媒体也开始跻身于主流媒体行列.而且对新闻规律及新闻价值的实现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很大的变化,价值观变得多元化,加之电视、广播、报纸及新兴媒体的相互竞争,受众对媒介的可选择性增多,这就对新闻媒体的新闻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学者对新闻如何借鉴文学手法创新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许多好的观点和建议,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在准确传播讯息的同时,适当借鉴文学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不失为新闻写作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枯涩、平淡、乏味的语言,是目前一些新闻作品可读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频词”这一语用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据:“大家纷纷表示”、“许多同志感慨地说”、“采取的有力举措”……诸如此类的词句几乎遍地皆是。不仅如此,任何一个新出现的词汇.都可能遭遇这种近于“恶俗”的滥用。曾有人撰说,要彻底毁掉一个词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到记的笔下。  相似文献   

6.
郗望 《新闻知识》2005,(12):78-79
时下,常听人对一些媒体的新闻报以“没看头”的怨言,此话即使不是所有读的声音,也非常值得我们办报人深思,站在广大读的位置,看看我们每天所发的新闻多少是“有看头”。因为每个办报人都知道,新闻有无可读性最终是由读说了算的。新闻必须强调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王仆 《新闻界》2000,(6):48-48
什么是策划 ?策划者,谋划、筹划也。而新闻策划,顾名思义就是新闻媒体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重大新闻如何报道作事前的谋划,从而使新闻价值和宣传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新闻策划之所以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究其缘由,乃在于媒体间日趋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使然。   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其实是个老话题,喊了多少年,也作了许多尝试,这从各家报纸尤其是党报竞相扩版、改版,增设“周末版”、“星期刊”等举措中可见一斑。   那么,以可读性为基本要求的“星期刊”要想吸引读…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失实又是新闻界的一大顽症。一则颇具可读性的新闻作品发出之后被证明是失实的,无论媒体还是媒体的编辑,其尴尬与难堪都是可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军事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备受媒体的重视。特别是在新闻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军事新闻评论成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新闻评论的可读性直接关系媒体的影响力.决定着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新闻评论也成为媒体精心打造、重点经营的品牌。军区军兵种报作为军事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紧踏时代发展的鼓点.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对提高报纸的指导性乃至促进军队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渐深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以其特有的社会性、人情味和可读性等特点引起了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报道社会新闻,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媒体增加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共同追求,许多媒体都加大投入,发展新闻线人,鼓励新闻报料。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素材,在采编过程中,媒体和记者只有把握客观性、导向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四条原则,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当舆论主导。  相似文献   

13.
徐栩 《新闻世界》2008,(9):42-42
在报纸的新闻版面中,娱乐版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版面之一.因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将娱乐版做得有声有色。的确,娱乐新闻作为报纸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报道灵活、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明星的趣闻逸事,找寻到最新的演艺资讯,从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相似文献   

14.
作权让新闻媒体又爱又恨。一方面,大众传媒大量地侵犯他人的作权,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另一方面,现行作权对大众传媒的作权益未给予应有的保护,“新闻无版权”成为许多媒体对他人的新闻作品免费采用的“护身符”。在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媒体“偷章”之风引发了大量的诉讼。如何通过立法来激励大众传媒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保护其自身应有的权益,同时又能保障受众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平衡作、传播和普通大众三之间的利益,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吴维惠 《声屏世界》2004,(11):45-45
我们常常可以从媒体刊播的一些通讯作品中看(听)到程度不等的掺假文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细微末节,在某些作者笔下.都能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这类矫揉造作出来的所谓“感情”,就叫做矫情。而在新闻作品中,导致矫情的“病因”大抵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6.
李毅 《新闻知识》2003,(6):47-47
在读者对报纸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成了众多媒体追逐的目标。而在报纸新闻田园里,读者既需要朴实清新、洗练明快的消息,也需要栩栩  相似文献   

17.
“新”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不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求新、求异.是读普遍的阅读心理,稿件不新,可读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新”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工作报道比较难以出新.但是.从事军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通讯员,不能不把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需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的增多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除了新.快与可读性.似乎已成为采访实践中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越来越多的记者却比较片面地将其等同于。感官冲击力”。表现在实际事例中,或者比较多的渲染暴力.恶性等不健康的内容.或者以自然主义的手法,铺叙易于引起心理上的诸如同情、憎恶等等反应的情节,。煽情…赚眼泪”等几乎已经成为刻意追求报道效果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发表的可能性以及发表后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功利性的行为。至于被报道对象在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发表后对被报道者可能产生的不利的影响.一般不在记者的视野范围之内;被报道对象则在采访行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策划新闻中,被报道对象甚至成为媒体所需要的一件道具.一个符号。双方的这种关系,凸显出媒体的话语霸权,以及在这种权力面前被报道对象主体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化正风靡中西方新闻媒体。媒体的记者编辑一遍又一遍地被告知,要“讲故事”。在新闻故事化风潮下,读者的确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可读性强的新闻,然而,仔细研究研究“新闻故事化”,我们会发现,人们在对新闻故事化的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具体操作上难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