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调查(走访)、壹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上网现象、“恋网”的原因以及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结果显示,上网的中小学生95%以上的是在网上打游戏,另有5%左右是在网上聊天和看电影、网络小说。分析了导致中小学生形成“恋网”心理的七个方面原因,探讨了中小学生“恋网”心理的“五大”特征,提出了调适“恋网”心理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幽明录》是南朝刘义庆所撰的一部重要志怪小说集。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亦较为出色。根据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幽明录》婚恋小说分为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三类。分析此类题材小说,对于全面理解《幽明录》以及我国古代爱情小说、杂剧戏曲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恋物行为源于缺乏安全感.结合案例,对幼儿恋物行为进行初步的介绍,分析了幼儿恋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帮助孩子克服恋物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性恋现象,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性恋心理存在朦胧性、好奇性、好感性、冲动性、模仿性、内隐性、自控性等特点.应针对中学生性恋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如采用人格辅导、认知辅导、情绪辅导、行为训练、朋辈辅导、团体辅导、移情体验、家庭治疗等方式.提高学校干预中学生性恋现象的参与度,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小说的常用题材,人神恋情故事广受读者欢迎,人神恋故事题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明朝时期人神恋故事适应时代发展,增添了些许时代特色。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叠居奇程客得助》为例,分析其中人神恋特色,以期了解时代特征及文人创作心态,帮助大家更好解读其中韵味。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主要从王安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三部作品:《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出发进行研究,正面和侧面进行举例研究,分析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形象,从而挖掘文章所反映的女性的苦闷以及造成这种苦闷的原因,深入探讨王安忆在这三部小说中所展示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生态度等,最终得出王安忆独特的女性创作心态、创作风格和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7.
《山楂树之恋》的英文字幕译者采取了缩减、归化、意译等多种策略,很好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当之处。本文以目的论来分析《山楂树之恋》字幕翻译策略的选择,借鉴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恋乡思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儒家教化又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以儒道两家学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哲学,又为文人们的恋乡情结提供了一种哲学模式。这些最终构筑了中国文人的恋乡情感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教师职业的第一生命场。教师不"恋课",专业发展几乎是空谈。文章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出发,首先对研究背景和核心概念做了阐述,重点从"三步上跃,培养爬坡式的恋课;三课操练,培养全息化的恋课;三陪三省,培养同进式的恋课"的实践层面阐述了操作路径及价值旨趣。"恋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草根。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1986年连续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了她固有的创作模式,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对“三恋”的分析,认为“三恋”的创作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是用小说语言谱写的人怀乐章,而且“三恋”的整体创作带有一种较明显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