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总是被称为打工者的天堂,如今这个打工者的天堂里,同样布满了陷阱。这些密布的陷阱越来越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
君子和小人     
短短20年,深圳从一个海滨的荒凉渔村成长为足以与上海、香港等地平起平坐的大城市。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他们中间也出现了一批身价千万的富翁,这些人是怎样掘到"第一桶金"的呢?  相似文献   

3.
自《废都》始,贾平凹的小说中陆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系列——"打工者",这些"打工者"为融入城市艰难打拼,他们中有周敏、柳月等"拉斯蒂涅"式的个人奋斗者,有高兴、五富等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工。他们有各自的理想追求、痛苦艰辛、迷茫困惑,跟城市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城市是亲和而非对立的,这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作者意识到忽略城市带给"打工者"的快乐新奇的另类生存体验,对底层人群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关怀,是对人性的另一种形式的压抑与践踏。  相似文献   

4.
梁鸿  倪玮 《大学生》2013,(19):58-59
正"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写打工者的书,《出梁庄记》是其中之一。我一开始不觉得我是在写打工者,因为对我来说,我写的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打工者。梁庄是我的故乡、是我的家,我关注是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我不是社会学家,更多是一个文学研究者。2008年,我自己精神苦闷,所以回到梁庄。当我回去,生活在我面前展开了复杂广阔的面貌。所以我越界了一下,从一个研究者成为一个书写者。"  相似文献   

5.
胡金平 《生活教育》2011,(7X):94-96
<正>江苏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南京、苏南一带城市既是外来打工者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弟就学人数较多的地区。现在,虽然部分地区提出了将外来打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公办学校体系的设想,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要真正落实这一设想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专为外来打工者子女开设的"民办学校"将在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因而,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管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1,(3):5-5
据《北京晚报》报道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后打工者子弟可在北京、上海入读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打工者子弟可在京参加中考,以借读形式入读中职学校。  相似文献   

7.
【原稿直录】两位打工者●文/江苏阜宁中学陈骎骎曾经读过一则故事,其大致内容是:有两位打工者,一个要去上海,另一个要去北京。两个人在火车站相遇,由于都是农民出身,很快就熟识了。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出外好好干一番事业,给自己、给家人争光,到时候也能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8.
君子和小人     
短短20年,深圳从一个海滨的荒凉渔村成长为足以与上海、香港等地平起平坐的大城市. 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他们中间也出现了一批身价千万的富翁.这些人是怎样掘到"第一桶金"的呢?各有各的办法,大致说一句,就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  相似文献   

9.
<正>"打工"是广东方言,"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它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打工文学"真实地记录了底层打工者的打工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海籍的作家,滕肖澜自然而然地将笔触落在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但她并没有着眼于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却把目光放在了上海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抑或是外来打工者在上海的艰苦与辛酸,是"从柴米油盐中渗出的温情、鸡零狗碎里流露的惬意"。[1]这些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让她的小说在风格上更趋于和缓与温馨。滕肖澜善于从琐碎中发现精致,从平凡中发现真诚,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确定把中国的"打工文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常被人问起何谓"打工文学"。答曰打工者的文学。又问何谓打工,答曰打工就是做工,多为临时性的。还问:"我是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我也是打工者?美国总统一次最久只能做8年,相对于200多年的美国历史和总统本人的百年人生,8年也不过是短暂的临时工,难道总统写的回忆录也是‘打工文学’?"这就逼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打工文学"?"打工文学"究竟该如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打工诗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开始从边缘化状态进入主流诗坛。"打工诗歌"是以进城农民工为主体的打工者用自己的生命、血泪书写的最贴近底层、最真实、最具有时代特征的诗歌,它是新世纪以来打工者的精神写照。其中漂泊、疼痛与抗争是近十年来打工诗歌中不可缺少的主题,真切地反映了打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青岛市10所私立中学的学生体育参与现状进行研究。私立学校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大体可分为三大类:面向工薪阶层的"平民化学校";面向外地打工者的"打工者子弟学校";面向中高层家庭的"贵族学校"。本文选择青岛市前两类学校进行研究,针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当前私立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相关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去医院看病,一位医生居然不叫俺抽血和做B超、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能等全面检查,还好心好意地安慰俺说:"别担心,只是着凉了,休息一两天自然会好。""你是新来的吧?"俺笑着问医生。建筑工地上,一位打工者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诉苦:劳动强度大、食堂伙食差、包工头还拖欠工资……"你是新来的吧?"俺笑着问那位打工者。女儿好久没跟俺要钱买参考资料,晚自习回家也很少见她挑灯夜战赶功  相似文献   

15.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估算了1995、2002、2007年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的教育收益率。OLS估计表明1995-2007年农村全体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在3%-4%之间,呈轻微的下降趋势。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从2002年到2007年,全体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3.2%下降到2.6%,本地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3.5%下降到2.0%,外出打工者的教育收益率从不显著上升到4.5%。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向工资性就业,特别是转向本地的工资性就业。  相似文献   

17.
以"民工潮"为表征的大规模乡城人口流动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引人注目的一大现象。外出流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打工者的家庭婚姻观念及行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应忽视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珠江三角洲,有这样一位打工者,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他宁愿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坚持自学各种法律条文,长期为打工者义务诉讼。五年多来,他打赢了350多场官司,索赔金额1500多万元,被打工者称为“民间包公”。  相似文献   

19.
袁瑛 《考试周刊》2009,(14):31-32
打工诗歌是打工者的心灵史、情感记和奋斗歌.打工诗歌为打工者立言。本文主要从写作和性质两个层面论述打工诗歌的精神内涵:打工诗歌是在生存中的现实性写作和具有群体性的底层写作,它孕育着一种精神,即苦难、坚韧、抗争、激情。  相似文献   

20.
姜鸿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52-53,67
打工者疏于保护自身权益,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打工者要提高利益保护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