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S.Ohm,1787~1854),在19世纪初期,经过5年时间,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得出的。这个定律的内容是: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  相似文献   

2.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来的。定律阐述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S.Ohm,1787~1854),在19世纪初期,经过5年时间,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得出的。这个定律的内容是: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其公式为I=U/R。  相似文献   

4.
1.欧姆定律的建立 欧姆是在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电学研究的.傅里叶假设导热杆两点之间的热流量与这两点的温度差成正比,用数学方法建立了热传导定律.欧姆认为电流与此类似,猜想导线中的电流正比于这两点的某种推动力之差.欧姆称之为电张力,这实际上是电势的概念.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欧姆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是个多么简单的公式.可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却花费了10年的心血. 在欧姆的时代,当时的实验条件很差.没有现在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在研究中,欧姆看到高度差在水流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受到启发.猜测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并且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测.最初.欧姆试图用电流的热效应来测定电流,但没有成功.经历了多次失败.欧姆才自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不是我们现在通用的电流表).他最初使用的电源,电压很不稳定,使实验工作遇到很大困难.经过5年努力,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再经过长期细致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 为了纪念欧姆,人们把他的名字作为电阻的单位.并把他发现的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编按]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知识,了解到各种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一个条件,不同导体的电阻一般不同.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实验,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1987年高考物理试题第三大题第(2)小题,是关于使用万用表的实验题,原题如下: 一学生使用万用表测电阻,他在实验中有违反使用规则之处,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把选择开关旋到“×1k”的欧姆档上。 2.把表笔插入测试笔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 3.把两根表笔分别与某一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小。 4.换用“×100”的欧姆档,发现这时指针偏转适中。随即记下欧姆数值。 5.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就把万用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完毕。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有一个实验题:“有一个量程为0—0.6—3安培的安培表(0—0.6安培档的内阻为0.125欧姆,0—3安培档的内阻为0.025欧姆),一个量程为0—15  相似文献   

9.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十分重要的定律,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S.Ohm.1782—1854)于19世纪初期通过大量实验而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欧姆中心值即万用表欧姆标度尺中心位置所指示的值,也是万用表在对应量限下表内总电阻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电工仪表与测量》(高教版)中,对欧姆中心值的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补充了欧姆中心值的测量方法,现介绍如下: 找两个不同型号的万用表,设A表为测量用表,B表为被测表。取出B表表内电池,用导线将表内电池正负接线柱  相似文献   

11.
在万用表使用实验中,多数教材均提到欧姆表(万用表的欧姆档)的测量存在一个有效量程,在这个有效量程范围内,测出的数据才是较准确的.然而各教材对欧姆表的有效量程的规定并不一致.文献…认为{Re~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实验中经常出现测量电阻的题目.在高中阶段,最方便的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对电阻较粗略测定,较精确的是用电流表与电压表进行测量.本文就运用电流表与电压表进行测量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8页,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电流表的电阻都比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但有的时候还需要知道它的电阻。有一个量程是100毫安的毫安表,我们要测它的电阻,测的办法是把它跟一个电阻箱串联起来接到电池的两极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恰好指量程末端,这时电阻箱的阻值是18欧姆。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恰好指量程中点,这时电阻箱的阻值是38欧姆。求这个毫安表的电阻。” 此题是在讲完第二章最后一节“简单电路计算”后安排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并不大,不少学生在应用欧姆定律或串联电路基本特征得出R_(mA)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物理学生实验》“使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电阻”一节中,有一个注意事项:测量时应使指针尽可能靠近刻度盘的中央位置.在这附近的刻度较准确,也较容易读数.  相似文献   

15.
例题将R1=2欧姆、R2=3欧姆、R3=4欧姆的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这三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 错解:由公式I=U/R,可将电功率公式P=UI推导为P=U2/R,因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U相等,所以各并联电阻的电功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实验中经常出现测量电阻的题目。在高中阶段,最方便的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对电阻较粗略测定,较精确的是用电流表与电压表进行测量。本文就运用电流表与电压表进行测量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了关于电路的实验定律——欧姆定律:在稳恒条件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I∝U,或写成I=U/R,式中的R称为导体的电阻。欧姆还总结出关于电阻大小和性质的两条实验定律:一是电阻定律R=ρ·L/S;另一是电阻与温度在高温条件下成线性关系R=R_0(1+αt)。其中ρ是导体的电阻率,α是温度系数。电阻概念提出之后,当时人们并不清楚导体是怎样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的。一些物理学家曾试图寻找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论对电阻的起因进行解释,直到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首先用金属电子论对电阻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经典解释,并可以定性和半  相似文献   

18.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常见的方法是用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流表,测出外电路的几组电流和电压,然后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律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要求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  相似文献   

19.
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常常需要鉴别二极管的极性及管子质量的好坏。本文介绍一个简易的判断方法,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来判定。  相似文献   

20.
一、推理无据例把电阻值分别等于2欧姆、3欧姆和6欧姆的三个电阻尺R_1、R_2和R_3并联,求总电阻。错解R=R_1×R_2×R_3/(R_1 R_2 R_3)=2×3×6/ (2 3 6)=36/11≈3.3(欧姆)剖析错解的原因是根据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的电阻R=RR/(R R),主观地推出错解中的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公式,这是毫无根据的。正确答案是:1欧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