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列举中日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人情往来和逢年过节时的送礼习惯,说明了送礼时的一些适宜和禁忌,并对两国间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些事例的对比体现了两国风俗文化上的不同,也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通过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达到更融洽的相处。  相似文献   

2.
张耀健 《考试周刊》2011,(70):47-47
送礼行为,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其他国家,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对比了中西方不同的送礼方式,以及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相似文献   

3.
“送礼”行为,这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原则,面子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送礼”方式,找出面子观差异的根源,得出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成功地理解其本质特征并习得相应的言语策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时所遇到的困惑,本文探究在中职院校双语教学中如何对这些词语进行用法对比.通过词语对比与分析,总结了比较一对同义或近义词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送礼是日本重要的社会风俗习惯之一。对日本民族送礼的原因和目的、送礼的节日和礼品特点以及送礼的方式和禁忌等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日本民族在送礼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浓重的义理观、强烈的面子观和追求形式美的特点,并总结出中日两国送礼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有送礼的习惯,送礼是一种普遍的交际行为。送礼集中在中元与岁暮这两个特定的节日,日本人普遍会向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亲密的友人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与敬意。赠礼时根据不同的对象,讲究相应礼仪。与中国送礼文化不同,其体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点。了解这些送礼方式的特点与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据韩国的一项调查,韩国学生家长中盛行送礼之风。这项调查是作为教育界反腐败宣传运动的一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700名汉城市民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9.8%的中小学学生家长给老师送过礼,平均每次送礼价值达6.67万韩圆。调查人员指出,从比较富裕的汉江江南地区看,给老师送过礼的学生家长多达61.5%。在回答给老师送礼的理由时,59%的学生家长解释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14%的学生家长担心不送礼“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麻烦”;还有14%的学生家长说,“别人都送了,我也得送”。另有10%的学生家长认为“不表示一下,感到难为情”。此外,有48%的学生家长表示,“送礼和不送礼的效果大不一样”。对于学生家长中盛行送礼风,有人解释为是由于老师薪金较低。但也有人认为,老师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后,学生家长请老师再对其孩子进行特别辅导,这时的送礼是家长对老师付出额外劳动的一种报酬  相似文献   

8.
张娟 《小读者》2011,(2):47-47
德国送礼讲究包装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阿拉伯初次见面不送礼在阿拉伯.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阿拉伯习俗,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了解文化禁忌有利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宗教文化、饮食文化、送礼文化、商务礼仪、颜色文化、数字文化六个方面,对中国及东盟十国的文化禁忌进行了分析对比,以期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谦让,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经济的迅速腾飞,以"礼"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再度呈现在人们面前,送礼之风越刮越烈,给公民带来了难以言说的苦衷。文章主要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结构式访谈为辅的方式,对陕西省汉中市Z县居民的送礼行为进行了定量及定性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送礼行为多功能的分析来探究支配人们实施送礼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英语中常见的倒装句句型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英语和汉语语序的对比,总结了翻译英语倒装句时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送礼”广告借助于传统中送礼的文化资源,在传媒这种权力话语的推动下,通过预设强势话语结构,利用其中蕴含的礼仪、情感和互动的人际关系等文化意义,对大众进行推销、诱惑甚至进行逻辑、情感挤压,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而对文化资源的借用及其影响和具有影响和塑造大众文化身份的传媒的社会责任,都值得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一期中,我们谈了俄罗斯人的交际禁忌和数字禁忌。本文再谈一谈俄罗斯人生活中以及送礼时的禁忌。 1.生活中的禁忌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也有很多忌讳,主要有: 1)忌黄色。俄罗斯人认为黄色为不吉利的颜色,送礼时一般忌送黄色的花,衣服也忌纯黄色的衣服。这与汉民族的传统差异较大。但俄罗斯人在颜色中格外推祟白色,认为白色为“喜色”,而白色在汉文化中则是“丧色”。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收礼、送礼、回礼都是习惯性的礼节。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了这个礼节性的活动,习焉不察。而莫斯独辟蹊径,对这些习以为常的礼节性活动进行了诠释,使我们认识到收礼、送礼、回礼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8,(1):42-50
农村婚庆送礼行为涉及送礼原则和礼金大小,取决于礼文化的内外深浅度特质和人们送礼主观意愿的共同作用。送礼是建构礼文化的过程,体现了婚庆送礼的经济行为嵌入在文化环境之中。个体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文化背景形塑着人们的行动,将文化特性与经济行为的维度相结合可能开启一个文化解释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Catford的对比语言学翻译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了Catford理论中的翻译对等问题,并就其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由此发现,Catford理论中着重从语言学层次探讨翻译对等问题及在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方面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英语教学过去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教育。致使一些大学毕业生 ,虽然在与英美人士交谈时能够滔滔不绝 ,但是仍会在交往中陷入困境。可喜的是 ,近年来 ,有关人士注意到了这一缺欠而及时地进行了补正 ,并鼓励教师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 :一、加强语用学知识的教育。这应从称呼、寒喧、介绍、问候、道别、访问、宴请、送礼、祝贺、聚会、交友等话题中予以特别关注。如过去一些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打招呼时 ,居然把“Where are you going,Mr.Sm ith?”这一典型的中国式…  相似文献   

18.
逢年过节,正是“人情风”刮得最猛的时候。不只是亲戚朋友你来我往,上下级之间的相互请吃、吃请,送礼也是欲罢不能、屡禁不止。成年人之间的种种人情交际,本无可厚非;但在那些吃喝送礼后面,往往夹杂着逢迎、奉承、拉拢等不健康的内容。这悄悄地影响着在身后默默注视的孩子,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官”念。身为教师,我发现如今的一些孩子远不像他们的父辈当年那样单纯。为了受到老师的重用,他们已学着奉承、讨好老师,过年过节不顾家庭条件的好坏硬逼着父母去给老师和班主任送礼。班干部竞选时,少数同学想方设法拉选票,有时竟给…  相似文献   

19.
廖婷婷 《教育》2011,(28):5
今年9月10日的中国教师节恰巧与传统的中秋节(9月12日)相邻,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礼是不是要比(往年)单节更重一些等,成了困扰一些中国家长的心病;而老师们也为要不要收礼、怎么拒绝收礼、收了礼怎么办等问题犯难。在笔者的朋友中,一部分认为: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是必须的,否则大家都送我没送,  相似文献   

20.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语言不同,文化就难免有所差异,送礼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大体介绍一下中日送礼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