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要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全球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变。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从机会窗口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面临的制度机会窗口、技术机会窗口和市场机会窗口,并总结提出了中国在进行追赶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机会窗口和宏观环境出发提出了中国在追赶过程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彭新敏  史慧敏  朱顺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0-2227
双元是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但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双元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海伦1986~2019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当机会单一且比较确定时,企业通常采用利用战略;当机会单一但不确定性较大时,企业通常采用探索战略;当企业面临多重且不确定性较大的机会窗口以及具备了较高吸收能力时,共时双元变得尤为重要。长期来看,从初始追赶向超越追赶递进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双元战略由次序型模式向共时型模式演化。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补充了双元模式前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先进制造技术面向世界前沿的追赶收敛承载着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的重大期待。应用logistic模型对先进制造技术子领域技术生命周期进行识别,应用显性技术优势指数(RTA)指数对主要工业国家在不同技术子领域不同发展阶段技术优势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选择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追赶的子领域并建立其在不同技术周期阶段进行追赶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对模型中技术价值、技术距离、产品与技术扩散速度赋值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结论有,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在周期化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子领域非均衡、周期阶段非同步发展的特点,为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第二,从显性技术优势指数及技术生命周期看,我国在再制造技术、仿生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等子领域中技术追赶机会窗口更显著;第三,即使对于存在技术追赶机会窗口的领域,在不同技术周期阶段发起追赶,追赶总收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识别追赶领域,制定追赶战略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学术界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分析。本文运用DEA实证研究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水平,创新性的应用ETSI 模型从逻辑路径、数理路径、现实路径分析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中国的技术追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当中,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作者认为,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由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国家不是排斥任何来源的技术,而是实行对技术友好的政策,更加积极地鼓励企业采用各种技术,不管它来自何方。同时,由于任何技术不同程度都具有外部性和外溢性,国家既要鼓励引进国外技术,也要鼓励国内技术创新。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作者认为中国经济追赶极大地得益于开放带来的技术追赶效应,称之为“开放式的技术追赶”。作者进一步介绍技术追赶效应的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国家技术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中国的技术发展的实际来看,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技术的主要来源是国外技术,中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这是中国科技国情的基本事实,应当成为我们提出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大幅度地获得、引进、利用全球知识资源。经济全球化为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应当对技术创新有更新理解和认识:凡是那些不能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是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学习”的。只有进入和加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才有“创新和学习”的机会,才有“创新和学习”的可能,才有“创新和学习”的途径。因此,作者特别提出,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开放,用“贸易赢余”购买全球知识技术资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并没有成为世界上的知识购买大国和知识进口大国。在中国自身的技术创新当中,效率最高的为企业研发机构,其次才是国有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和大院、大所)。基于这些基本情况,作者提出,强化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是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共同体,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共同研发,提高其自身国际竞争力。对于自身技术创新,要对国家资助技术创新方式作重大调整,实行旨在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率型”科技投入政策。科技政策的目标和作用是在加速中国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过程,不管是哪一种办法,是引进技术,还是自主创新,国家都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此为原则,作者对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立足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赶超领先企业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借助对华为和长虹两家企业的跨案例研究,尝试探索在不同产业技术体制及不确定性技术变革的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产业技术体制下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的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确定性的技术变革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影响制造业企业获取后发优势,技术变革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越强,为制造业企业获得后发优势创造的机会越大;第三,在不同技术体制内和不确定性技术变革条件下,采用突破性技术追赶战略的制造业企业更容易获得后发优势,采用渐近性技术追赶战略抑或不能获取长期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大区域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嵬  王铮 《科研管理》2003,24(6):132-137
技术进步推动了空间分工聚集和区域专业化。本文通过建立专业化指数,聚集指数结合Lyons,Matraves,Moffatt模型,计算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专业化水平及其技术进步意义,以此作为认识我国各区域为了发展经济需要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9.
理解科学知识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的影响对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政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体制理论,提出科学技术特征属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因素对中国技术追赶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商标局1995—2019年的全球授予专利及其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发现中国难以在科学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科学知识复杂多样化的领域和私有部门科学知识贡献度较高的技术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更依赖较为近期的科学知识,优势产业发展更依赖国外的科学知识来源;中国技术创新的本土科学知识来源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成果,私有部门产出科学对创新的作用不突出。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优势技术领域发展的科学知识特征,为中国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已进入技术范式调整期,企业实践逐渐由技术跟随向创新追赶转变。以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制度质量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意向和追赶绩效的二阶段回归模型,从政治稳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及腐败控制五维度检验了制度质量是影响创新意向和创新追赶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合"互联网+"提出了关于提升制度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激励企业创新追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