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部较早描写革命的作品,吴组缃小说《山洪》通过朴素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思想转变,体现了早期革命文学集体记忆建构的试验性特征。从《山洪》的创作出发,分析文本所建构的主要内容,可以管窥中国早期革命文学集体记忆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3.
吴组缃上世纪30年代创作小说《官品的补品》,声名鹊起。40年代开始,先后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50年代初浸淫于古典文学,特别是对明清小说的研究,并担  相似文献   

4.
吴组缃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乡土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关注着"人的解放"、知识分子命运以及乡土中国等话题。作为30年代的社会剖析派小说家,他的创作在现代中国文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吴组缃是20世纪30年代乡土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具有高度现实主义成就。因为历史原因,以及吴组缃小说创作数量并不多,在新时期之前的文学批评及文学史书写中吴组缃并未得到重视,甚至受到文学的"外部关系"影响被错误批评。进入新时期之后,文学研究者对吴组缃小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在形象研究、文化研究以及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吴组缃小说研究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8-12,15
1 填空题1)张天翼在 30年代的代表作是《》。2 )《在祠堂里》是的优秀小说之一。3)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他的小说代表作是《》。4 )野猫子、小黑牛、魏大爷是在《》中描写的主要人物。5 )在 30年代“丰收成灾”题材的作品中 ,主要有吴组缃的《》、的《丰收》等。6 )吴组缃表现农村“人心大变”最重要的三篇小说是《》、《》和《樊家铺》。7)鲁迅最后出版的三本杂文集是《》、《》和《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集《》由八篇历史小说组成 ,其中 ,《补天》的原名为《》。9)小说《虹》的作者是 ,作品的主人公是。寿生和老通宝分别…  相似文献   

7.
吴组缃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而这所谓“动态~浮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拥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挪小花的生日N杨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V1932年)《黄昏w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w樊家销》(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小说以及四十年代那…  相似文献   

8.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社会剖析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左翼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西柳集》《饭余集》就几乎包括了他小说作品的全部,但就在这十多篇小说中,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现实世界和五彩缤纷的艺术天地。今天,当我们重新探讨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时,就会发现,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用忠实严肃的眼光去看人生”①,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吴组缃是一位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清醒的理性判断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其小说创作关注着乡土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吴组缃的创作有着对鲁迅创作的精神血脉的继承。这里试图通过对鲁迅和吴组缃的小说加以比较,对其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进行观照,挖掘其精神层面的相承。  相似文献   

10.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吴组缃唯一的长篇小说《山洪》进行评述,认为《山洪》从农民的视角写抗战,写他们如何克服自身保守自私的传统思维,由观望等待到主动投入,由消极逃避到积极参战,在抗战初期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该小说上半篇以农村生活为主,依然保留着作者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而小说的下半篇主要写游击队政工干部进村,由于作者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概念化痕迹严重,在结构布局,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对话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导致整部小说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12.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3.
1 填空题1)张天翼在三十年代的代表作是__。2)《在祠堂里》是__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是__。3)野猫子、小黑牛、魏大爷是、在中描写的主要人物。4)吴组缃表现农村“人心大变”最重要的三篇小说是__、__和《樊家铺》。5)鲁迅的小说集__由八篇历史小说组成,其中,《补天》原名__。  相似文献   

14.
吴组缃以小说闻名,其实他的散文创作也颇具特色,只是评论界长期以来对其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综观吴组缃一生的散文创作,记叙真情实感是其创作的宗旨,真实地反映时代和社会是他的创作理念,他坚持以写人物为中心的创作主张以及圆熟的写作技巧,使他跨越了文体的疆界,不因内容而拘谨于某种表现形式,丰富了散文的审美张力,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一批作品的相继发表,作为80年代新潮作家代表的余华逐渐开始了他的转型,他的小说开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上。余华迎来了他创作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是他小说理论转变在创作上的  相似文献   

16.
含泪告别昨天的艰难──试论乔典运的小说创作王敏,郭新和五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的乔典运,到人十年代后创作进入成熟期。他以伏牛山下河南西峡农村为生活基地,创作发表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以《村魂》、《满票》、《冷惊》、《无字碑》、《问天》等为代表。乔典运倾心...  相似文献   

17.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李前忠同志,于五十年代中期便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小说集《落地生根》。本文主要勾勒他的小说创作变化发展的轨迹,揭示地方文化的承传如何制约、铸就他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1月朱亚宁的小说集《金甲虫》出版朱亚宁的中短篇小说集《金甲虫》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在作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精选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该小说集为“21世纪中国作家实力展”丛书之一种。主编周冰心在其所撰写的《“后知”时代智性写作的可能性——21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在新时期创作的一批以故乡三四十年代风俗民情为素材的小说,被评论界公认为“风俗画”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的小说通过简洁朴素浓淡相宜的笔墨,生动展示出中国乡镇市井的风土人情和平民百姓平朴自然的世俗生活,再现出一幅幅古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