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语—谓语—宾语及修饰语—被修饰语这一语序,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具有本质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英语很少使用主题结构,一些通过主题化生成的主题句也主要是为了某种语用或修辞目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言是线性结构,但在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熟知强调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线性结构,用来突出说话人所要强调或引起听话人特别注意的成分。学者们将这一特殊又普遍的句式命名为分裂句,并从不同视角对这一句式进行种种描述。在此基础上,基于认知视角下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分裂句产生的心理基础进行描述,以期为语言教学中强调句的学习及二语习得中强调句式的习得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汉语主题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 语 主 题 句 就 是 含 有 主 题 的 句 子 。 主 题 是 对 信 息 结 构 进 行 切 分 后 而形 成 的 概 念 , 属 语 用 范 畴 的 概 念 而 不 是 语 法 范 畴 的 概 念 。 其 最 鲜 明 的 标 志 即 是 它总 是 外 于 句 首 位 置 。 主 题 和 主 语 主 要 有 九 点 区 别 。 主 题 句 根 据 主 题 和 述 题 的 语义 关 系 可 分 5 种 句 型 。 这 5 种 句 型 的 主 题 性 的 强 弱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我 们 可 根 据基 本 功 能 是 否 是 做 主 题 等 5 个 方 面 来 判 断 其 主 题 性 的 强 弱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原则是心理学中格式塔原理的一种,同样也可适用于语言学,解释众多语言现象。该文立足于这一基本理论,对现代汉语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原则在汉语结构中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的成因。本文认为,拟分裂句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使用与人们的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在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对假拟分裂句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假拟分裂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阐释假拟分裂句的运作机制,从而为假拟分裂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分裂句进行了阐释,认为英语分裂句使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各种有标记的图形上,因而成为一种有标记句式。但是,突出主语的分裂句构成了一种例外情况。另外,本文还指出了Talmy针对复杂句中图形—背景关系所提出的五大原则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而it强调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对it强调句的传统研究主要是从句法、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认为英语的it强调句是这样一种机制:说话者通过“图形-背景”机制,将普通的陈述句的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说话者将“主语(图形)-谓语-补语(背景)”转化成有标记句式“主语(图形,即itis/was+强调部分)-谓语-补语(背景,即that从句)”,凸显主语。说话者的这一主观变化可使听话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主语即图形上,更好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英汉语中语序三个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对这些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将英语被动分为无施事被动句和有施事被动句,探讨了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这两类被动句的解释力。无施事被动句因为施事的缺省,使受事取得图形的位置而成为注意的焦点;有施事被动句的施事图形后移,形成句末焦点,使信息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突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本框架,对英汉两种被动句进行对比,找出英汉语被动句产生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论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形与背景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基础,从汉英语对比、对外汉语、现代汉语三个方面探讨了图形一背景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的语言类型,章探讨了汉语主题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四种英译法:1.对应法,因为汉语的主题和述题有时与主语和谓语一致;2.增添法,因为汉语中省略现象普遍存在;3.调整法,因为汉语中动作方向是从主题到述题;4.切分法,因为汉语主题和述题有时可有不同的切分,由此主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的语言类型,本文探讨了汉语主题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四种英译法:1,对应法,因为汉语的主题和述题有时与主语和谓语一致;2.增添法,因为汉语中省略现象普遍存在;3.调整法,因为汉语中动作方向是从主题到述题;4.切分法,因为汉语主题和述骨时可有不同的切分,由此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5.
存在句与“目标/背景”的空间认知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英语和汉语中的存在句为语言依据,探讨以这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在认知空间“目标”与“背景”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文章首先概要描述英、汉语存在句的基本句法和语义特点之后,然后针对“在认知‘目标’和‘背景’时英、汉语母语者有不同的先后顺序倾向”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性的实验证据,对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标记性是一项重要的翻译指标,它能促使目的语与源语的语义等值、效果对应.汉语主题句按照标记性可划分为无标记的常位句和有标记的殊位句,分别有对应的句型模式可供识别.在汉译英过程中前者应采用同位不同序转换,而后者采用同位亦同序的转换.通过小句层面对此的运用和例证,表明这一规律考虑到汉语主题句的标记性,对汉译英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中也易把握.  相似文献   

17.
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认真研究岐义结构对语言学习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句的异同进行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的出发点,并结合语用学中的信息焦点理论,对汉语中的外位结构进行了重新阐释。文章认为,在言语交际与篇章建构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中的图形后移至句末焦点,能够取得最佳的凸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主题是属于话语层面的概念,它表示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在说话意愿形成时,首先存在于他头脑中的、并被他选定的作为评述的中心或出发点的事物;反映在语段中,主题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在当前句子中又被谈论的某一话语实体。本文从主题的概念界定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主题的含义以及在结构和功能方面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以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主题结构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