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例一在小班的一堂常识课上,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木材,提问:“小椅子是什么做(zuò)的?”孩子们都愣住了。终于有一个幼儿举手回答:“小椅子是屁股坐(zuò)的。”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这位老师把成年人之间用惯了的过分简略的口语搬上了幼儿园的课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视野窄,所以,老师提上述问题时,“用什么东西”这样的状语附加成分亦即限制成分,是不能少的。否则,幼儿会感到束手无策,或作漫无边际的联想(如“做”与“坐”同音,“做”错为“坐”)。为了便于幼儿在思考时有  相似文献   

2.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宁夏军区幼儿园王琳表扬与批评是老师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分清是非,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使幼儿自觉地抑制和克服...  相似文献   

3.
顾鑫磊 《考试周刊》2014,(82):181-182
<正>一、什么是差异性教育(一)误区1.家长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差异性教育就是差别对待,有的家长认为存在差异性是因为老师偏爱个别幼儿。2.老师的误区有的老师认为差异性教育就是对待能力弱的孩子不做要求,不做批评。其实不是,那么什么是差异性教育呢?为什么要实施差异性教育呢?(二)定义幼儿在学习速度、认知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幼儿学得快,有的幼儿学得慢。教师应该考虑、尊重不同  相似文献   

4.
就像仅靠看钢琴教材学不会弹钢琴一样,仅靠成人说教监督,幼儿不可能学会自律。这正如蒙台梭利说的:“自律不是说教。”为幼儿提供自律的榜样,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老师应该成为幼儿的第一榜样。 沁沁小朋友早晨入园时从不肯喊老师,任凭家长怎么说都没用。有一  相似文献   

5.
一、邻座相互说 用于答案内容较长,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坐在一起的两个幼儿,或前后或左右,说出各自思考的结果。老师可以经常变换对说的小朋友。比如:昨天是元宵节,你们在家里做了些什么? 二、开火车轮流说 用于答案简单短小,且每个幼儿必须掌握的问题。提问后,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说出答案。如某处错了,由老师或事先指  相似文献   

6.
任务意识是常规意识培养中的一项。所谓任务是指定性的工作或责任,对幼儿来说,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因分区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适当的学具来获得经验。如果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在活动中就不能善始善终。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随机事件(或称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先不可预料的,对其给予科学的解答能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比如,幼儿提出一个天真离奇的问题;做了一件有悖常理的“蠢事”;乃至捣蛋、顽皮、因违反规则而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等等。随机事件一般都包含有一个为什么的道理,这些“为什么”正是幼儿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随机事件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它有使幼儿“吃一堑,长一智”的功能。通过随机事件进行教育,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幼儿一般能通过随机事件,在老师或家长的解惑释疑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所以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杨凯红 《福建教育》2013,(12):24-2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核心精神是,幼儿应该学习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经验和典型表现;幼儿的学习是自主、自由、体验探究式的,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即指如何使青少年学会道德价值和行为。从美国历史上看,人们(Dewey,1933;Hamm,1977;Minuchin&Shapiro,1983)一直认为道德价值的教育不仅需要由父母来做,而且还需要有教师来进行。然而,关于道德教育一直争论不休的焦点是:道德教育在学校系统中应占多大比重?应该教导什么样的价值?如何教育效果最好?应该由谁来决定做些什么内容? 尽管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彼此能取得共同的一点是: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背景。老师树立了公平和正直、关心他人的榜样,同时他们的行为也表明  相似文献   

10.
林卉 《家教世界》2013,(8X):18-19
<正>一、问题的缘起《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活动的内容选择中提出:既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尊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幼儿兴趣、能力相适应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的组织过程提出:老师应思考让幼儿体验什么?积累什么经验?得到什么发展?那么,到底经验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以区学科带头人巡回授课中的一节小班综合活动《能干的小手》谈谈幼儿经验的获得。二、案例描述教学现场:老师:我的蓝色宝宝在哪里?蓝色宝宝跺跺脚……。(幼儿穿不同颜色的围兜,随着老师的指令,跺脚、扭腰、转圈,并开心地玩起了《碰一碰》的游戏。)  相似文献   

11.
徐筱娅 《成才之路》2014,(13):31-31
正语言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幼儿语言发展必须建立在学会聆听与学会表达两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倾听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教育部为防止幼儿教学"小学化",特意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语言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一、聚焦意识: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倾听意识(1)倾听儿童,强化倾听示范性。不少幼儿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别人的话语,常常东跑西跑心不在焉。看似孩子天生好动,其实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和习惯。而幼儿这种习惯的缺失,就在于成人没有能够为幼儿做好示范榜样作用。作为成人,与幼儿进行交流时,就应该要做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只有准确地观察、解读幼儿,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当前,教师们对于应该观察什么、何时观察、怎么观察以及如何基于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准确解读和支持等,仍然欠缺可操作的方法和经验(教研要素见表1)。本文以区域游戏中如何解读幼儿的不按"规则"玩为例说明,如何基于观察解读儿童。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幼儿接受学习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模仿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根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道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小朋友自己动手画了两张小卡片来送给两位班主任老师,可是班上还有一位保育员老师,怎么办呢?我便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对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要求对儿童“发展”的重新认识相应地引起对儿童发进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的改变。首先,它要求要从态转向动态。其次,教学与评价要从分享转向融合。次,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评价。对幼儿评价实践的反思1郾我对班上的幼儿进行评价吗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既不是为了查幼儿学会了什么,也不与尊重幼儿的兴趣相冲突。反,在以幼儿兴趣为基础的课程生成中更需要评价,价是沟通幼儿、教师和课程的桥梁,适宜的评价能告诉老师,我班上的孩子们喜欢学什么,能够学什,我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所以,每个幼教师都需要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15.
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老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课前或会前,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孩子们很快地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呢?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是这样做的:老师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摘果子、梳头、洗脸等,边对幼儿说:“请你跟我这样做!”要求幼儿边跟做同样的动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弱势儿童群体,是指在为同年龄幼儿所提供的托幼教育的环境中,经常居于被动、次要的弱势地位的,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全面益处和最充分发展的群体。幼儿园中的弱势儿童群体本应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并没有给予这些幼儿足够的关心与照顾。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一、思想上对弱势儿童群体问题给予足够关注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弱势儿童群体在幼儿园中经常被忽视、遗忘,就会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区域自选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总结实践经验,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一、幼儿是否能明确地制定、执行计划和进行回忆明确地制定、执行计划是指幼儿在进区活动前清楚自己想做…  相似文献   

19.
"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老师,老师就是榜样,是模范。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老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样喷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榜样。这个分量很重。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才兼备。我想,做老师,首先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管教什么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