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道德本能或善端是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基础性前提。因此,我们应尊重主体性发展的规律,改变高校现有德育模式,借鉴和重构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批判和剔除其中糟粕性的成分和因素,努力建立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开放性的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量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局于本体论层面的,主要表现在自我转化的终极性与存有的终极性、自我转化的无尽性与存有的层次性、自我超越的内在性与存有的终极性的内在关联上。这些关联一方面使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呈现出超越于西方主体性思想的面貌,从而对近代西方主体性学说的某些弊端有某种对治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儒家的主体性思想总具有某些严重的局限,如“太过立体性”、“太过理想主义”以及社会归属的偏狭性等。相信当代儒家在同西方世界的积极对话中定能开展出一个更为健全的、具有普世性质的主体性学说来。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思想秉持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价值立场。道德主体性表现为内在超越与刚健有为;伦理他者性体现为主体间伦理互系共在、主体对社群的使命与责任担承;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即内圣与外王在个体道德生命建构中的伦理融化与统摄守一,这一伦理设计有效规避了主体的“单子式”僭越、主体间的伦理冲突以及主体与社群间的价值裂解。在廓清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并保持必要的文化警惕前提下,儒家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伦理思想为当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双重价值参鉴。在理论理性上,当代德育首先应致力于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培育其他者性伦理格局与使命自觉,最终实现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在实践理性上,当代德育要注重道德体验与伦理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主体性原则含盖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阐述了依照这一原则实施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克服偏离道德原则、忽视启蒙教育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向。  相似文献   

5.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的政治主体性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的政治性本质统一于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人在创造历史的政治活动中具有政治主体性,这正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生成的理论逻辑.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地位在现实中尚未得到完全实现,党员的政治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遮蔽的状态,并直接制约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因而,要使党员的主体性动力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必须通过民主意识培育、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创新力塑造等多种途径彰显党员的政治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内涵、理论依据与实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通过教育将其有效地挖掘出来,使学生成长为人,使教育的终极目的得以实现。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理解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掌握和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张卓 《考试周刊》2014,(79):50-5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偏向主体性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做出了较大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探索分析主体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师定位——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学生定位——增强主体性,提高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培养探究兴趣、注重实践操作、鼓励思索感悟。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师定位--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学生定位--增强主体性,提高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培养探究兴趣、注重实践操作、鼓励思索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主体性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实现的双重、双向对象化过程中发挥和构建自身主体性的教育活动。主体性教学的特征就是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老师的主导性。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弱化: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是 ,从目前看 ,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就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主体性的弱化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依赖或附属于普通高等教育 ,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性现代社会中 ,人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或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在其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集中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 ,是人在作用于社会环境和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并表现于人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它使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有高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与教学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叶琳琳 《文教资料》2012,(14):120-12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评价对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激励作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注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主动发展。现代教育背景下,大学阶段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评价是大学生个体构建价值导向、体验人生意义、进行目标选择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促进主体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尝试构建"自我评价—主体性发展"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表现之一,但个体行动始终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限制,家庭背景就是其中之一。对N大学的质性研究表明:(1)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选课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偏向,分别是全面完善型、偏向深入型和任务完成型;(2)家庭背景通过影响选课动机、场域构建和归因方式来影响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体性表达。弱化结构性影响,帮助家庭背景弱势的学生真正实现主体性学习,应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我形象、课程设置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机构主体性是电视文化建构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制约着一家电视台或电视广播网的规模与结构,不同的社会文化体制下的机构主体性具有不同的特色。中国电视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电视文化的机构特色和规模体制,体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向,并且正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断走向开放和成熟。文化建构上的这种选择与偏向,是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机构主体的本质属性。衡量一种文化体制中的传播主体——机构主体性的倾向与要求是否具有建设性和合理性有一个相对性标准,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本民族、本土文化标准和全球性、世界文化标准  相似文献   

17.
独立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时代所需。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弘扬主体性人格、注重主体性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校应该将加强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古典人文教育注重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然而,“群体”道德湮灭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性。近现代教育科学主义遏制人在教育中的个性,人本主义片面张扬个人主体性,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鉴于此,当前的主体性教育应关怀个人和“类”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既具有“个人”活力又富有“类”关怀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理解教师主体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现状,并从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手段、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为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构教师主体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寇尚乾 《继续教育》2007,21(9):32-34
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自觉活动;学习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是人的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人的终身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