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它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要有问题首先要生疑,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地方是可以质疑的,如:好像条件不足;可能题目有错;答案纯属偶然等等.我们若能抓住这些疑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从而真正领悟数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与用科学。”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才能。  相似文献   

3.
刘学柱 《师道》2004,(6):24-24
一从前,水泥制作的东西只是纯粹的水泥和水搅拌混上泥沙而成,很容易断裂碰碎。这可给法国园艺师约瑟夫·莫尼埃带来了不少烦恼,他已记不清他的花坛究竟被撞坏过多少回了。一次,约瑟夫端起一盆花,准备移植到另一只花坛里去,岂知一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花盆落地摔坏了。忽然他愣住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发展直觉思维。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 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与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获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么样问,就是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社会,新世纪的建设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疑、敢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年级越高,提问的能力似乎越低。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即使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或一知半解的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提问。为什么呢?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习惯于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菊娣 《小学生》2013,(10):42-42
时光淙淙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十多年的光阴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中一晃而过,许多精彩的瞬间历历在目,值得我细细品味,深深反思,那感觉甘醇无比,我为孩子们的发现、探索欣喜,为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喝彩。记得执教《春笋》一课,孩子们那瞬间进发的创新火花,令我记忆犹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一课中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一句描写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我让学生站起来读这一句话,一位学生将裹着读成穿着。我顺势让学生评价他读得怎样?学生们评价:老师,他把裹着读成了穿着。  相似文献   

8.
第一年教初一。 第一年接触新教材。 心里没底。 只好用教学相长来安慰自己。所以在教完第一课后,我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我交流。(说实话.这是有些私心的)但没想到,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成了我进行每堂语文课教学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薛彦霞 《考试周刊》2012,(82):38-3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大多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较欠缺。其实,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一弊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此有所认识并提出看法,他多次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大力提倡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波 《黑河教育》2011,(7):33-33
有资料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运用科学的手段,将隐性的潜能开发出来。对学生来讲,就是将学生个体的学习潜激活、发动起来,使之转化成为显性的智慧。但这种转化不是凭空的,而是有条件的,决定性条件就是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呢?  相似文献   

11.
陈超 《学语文》2009,(4):29-30
新课标强调应引导学生探异求新,“追求思维的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新课标为纲领,以新思维品质的养成为导向,尝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落实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胡炜 《现代语文》2007,(5):45-45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优点远远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展开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老师事先设计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探究。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往往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虚晃一枪。其实这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课堂原本是应该交给学生的,他们是主人。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最高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开创一个乐于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教学过程具有丰富和鲜活的生成性.但课堂的生成并非信马由缰,随意都能自然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可遇不可求,甚至是盲目低效而毫无价值的,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课前的专业预设,才能把握课堂生成意向,达到生成高效.因此要使生成交得可以预期,必须讲究预设策略,要分析教学内容中有哪些具有探究意义、有弹性的探究点,预设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怎样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深入思考;预设课堂生成的前景、应变的策略,并留出弹性的空间.课堂实施中,教师再巧用自己的机智和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个性的张扬、成果的分享中映射七彩的斑斓.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如何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6.
齐梅 《黑河教育》2012,(3):43-43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没有高深的语法知识、文学知识,多是一些浅显易懂、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因此,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关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呼唤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所抒发的情。上课时一定要先动情入境,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感情,营造美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促使它发出动听的心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满感情的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那种处变不惊,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或感情内敛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习情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开展探索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巧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是精心创设悬念,点燃思维火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教师在课的开始设置悬念,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