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以流感嗜血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两种生物的全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论的方法,研究了基因组内基因之间在长度方面的关联特征。发现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基因组来说,基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短程关联,而且全基因组基因间关联要强于正链或负链上基因之间的关联,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据生物通网2012年1月5日报道,所谓功能基因组资源(fumctional genomic resources)就是指对模式生物基因组资源的总结,包括人、果蝇、线虫、酵母、大鼠、小鼠、斑马鱼、拟南芥菜、水稻等模式生物。而这里尤其指向的是小鼠这一模式生物全基因组水平的操控,以及其具体基因表型的分析技术。随着测序技术以及功能注释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所有小鼠基因的序列信息,不过还缺少对这超过两万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学生》2008,(7):74-74
美国科学家日前通过对芽殖酵母和线虫的基因分析。鉴别出两种生物共有的25个负责调控寿命长短的基因。其中至少15个在人的基因组内存在相似版本。这意味着,科学家有可能借此锁定人体内的基因目标,研究如何减缓人的衰老过程,治疗衰老引发的相关疾病。从进化史来看,这两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差距比小毛虫和人之间的进化距离还要大。  相似文献   

4.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 ,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中心任务就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 ,即生命科学的研究重心将从基因组学转移到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这一概念是在 1 99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n等人提出的。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的基因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1] 。它与基因组相对应 ,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基因组是静态的 ,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其一生中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但基因组内各…  相似文献   

5.
据201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报》援引报道,由国际油菜测序联盟牵头,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国内外相关机构首次完成甘蓝型油菜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是国际上首次对传统多倍体作物的复杂基因组进行完整的测序和组装,并完成了其与亲本种的系统比较和进化分析。研究发现,甘蓝型冬油菜基因组至少包含10多万个蛋白编码基因,为至今测序的植物中基因数最多的物种。借助与亲本种甘蓝和白菜基因组的比较,发现该基因组进化的突出特点是两  相似文献   

6.
一种生物的基因组大小是指该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即C值。在真核生物中,不同种类的生物的基因组的大小变化范围非常大,最大的基因组和最小的基因组之间相差超过8万倍[1]。由于真核生物的基因位于DNA上,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认为,进化地位越高、结构越复杂的生物需要的基因就越多,因此其基因组中应该含有更多的DNA,即它的基因组就应该越大。然而,越来越多的观察表明,这个假定是不成立的。例如,山地蝗虫(Podisma pedestris)的基因组大小是我们人类基因组的6倍多;百合基因组的大小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200多倍。  相似文献   

7.
据2011年12月19日《科技日报》援引该报呼和浩特同月18日电,内蒙古科技厅今天对外宣布,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开展的第一个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科学家将此图谱誉为"天骄一号",这标志着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人类遗传学及医学健康研究进入基因组水平。基因采样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34代孙,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谱记录,且没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学家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采取了从头测序和重测序两种方法分别获得全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8.
据2011年10月28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报道,由丹麦诺维信公司科学家兰迪.贝尔卡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近日破解了两种重要嗜热型真菌的基因组,为未来高效制造生物燃料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稻属药用野生稻复合体中宽叶野生稻(CCDD基因组)和高杆野生稻(CCDD基因组)基因组之间的关系.用这两种野生稻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宽叶野生稻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宽叶野生稻和高杆野生稻同源性非常高,说明这两种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但区别也非常明显,为宽叶野生稻和高杆野生稻是不同物种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同源染色体上的相似信号带型进行核型的同源性聚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共注释获得了16948个完整基因,7285个基因片断。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断,家蚕约有两万个基因,其中约6000个基因为新发现。家蚕全基因组有4亿5千万个碱基对,约为人类全基因组的七分之一,略大于水稻基因组,但科研人员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cDNA文库构建到测序和组装“框架图”的所有工…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瑞士研究人员在动物胚胎肾细胞内,制成了两种关键的生物数字电路:半加器和半减器,它们能分别加上或减去两个二进制数。这是迄今为止制成的最复杂的生物电路,有望用于组建细胞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全世界率先绘制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这是我国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和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在生物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2011年12月1日生物通网援引同日《光明日报》消息,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六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全国4000余名胃癌患者和近6000名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成功筛查出两个新的胃癌易感基因位点。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基因组工程(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和其他生物基因组工程重要目标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4个单倍染色体DNA30亿对碱基和其他生物基因组DNA碱基序列。人类目前具有强大的测序能力,然而由于没有可供大规模测序和排序用的高分辨物理图,排序受阻与基因组内广泛存在的重复序列及许多不易克隆的DNA位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12,(5):72-73
据2011年12月5日生物通网报道,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王成树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破解了蛹虫草基因组,并将其与绿僵菌的基因组作了对比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于2011年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1 蛋白质组学及其意义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由于生物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注定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据生物通网2011年8月30日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00多个肿瘤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个与子宫肌瘤相关的基因,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子宫肌瘤提供了新线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周期表李愚译立早校几年前,当基因发现的步伐加速时,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们同样地开始谑谈本周的基因故事。那一概念看起来近乎怪诞,它现在是指整个的基因组,一种生物的基因的完整收集正在从左边或右边被揭示出来。最小病毒基因组首先露面,不久几种细菌基因组紧...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网络及其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分支学科,涉及基因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组功能分析,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应用成效。文章在概述基因组学技术类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基因组学技术在种群遗传学研究、物种鉴定和保护、克隆与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并针对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若干针对性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基因组基因组的英文名称是genome,早期被译为染色体组,指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遗传学中对基因组的定义是一个单倍体细胞核中、一个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中或一个病毒中所含有的全部的DNA(或RNA)分子的总称。基因组可以分为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及病毒基因组。通常习惯上所称的基因组就是指核基因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组指单倍体的细胞核内整套染色体上所含的全部DNA分子。对于无性别区分的生物,其单倍体基因组就是指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如二倍体水稻有12对染色体,调查水稻的单倍体基因组就需要测定一个染色体组中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分子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