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轶名 《家教指南》2003,(6):8-10
开篇语: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子女已进入花季年华。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出于弥补和炫耀的心理,给子女大量金钱或“超凡”待遇,使之出现了中学生开豪车、供养成群的朋友、挥金如土、出入高档娱乐消费场所……不仅富家如此,那些普通工薪阶层也不甘示弱,穷尽一切可能去满足孩子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玩名牌的奢求,有的竟不惜花费重金送子女出国读重点学校……据近期权威统计数字表明:随着中国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孩子身上的花费数量惊人。北京美蓝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0~12岁…  相似文献   

2.
国人的一个最大陋习是攀比,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问题上尤其严重。富裕家庭“富”孩子,普通的工薪家庭也不甘落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奋起直追。不信么,请看胡伟的“发迹史”———胡伟的妈妈下乡时结识了他的爸爸———一个当地的农民。为了把户口办回城里,胡伟妈妈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使尽了力。回城后的胡伟妈,为了儿子成材,她什么钱都可以舍得花。儿子的腰带要系“金利来”,衬衫要穿“鳄鱼”的……有一次,胡伟的小姨从上海给他带回一件很漂亮的羽绒服,刚穿上几天,就被外校的学生抢走了。这件事对胡伟的刺激很大,为了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3.
清朝的八旗     
八旗是清朝的重要军事支柱,是满洲早期兵民合一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其编制大致是这样的:每三百人为一牛录,统于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统于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统于固山额真。一个固山  相似文献   

4.
八旗诗史案     
以满族为中心,兼及汉军、蒙古的清代八旗文学集群,成熟于康熙朝前三十年,升华于乾隆一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交替之际的权力争斗中,宗室族众备尝生死荣辱,从而与汉文化中深厚累积之人生理念、生命体审相撞击,成为横逸于皇权藩篱之外的丛丛寒花。本文在对顺、康至嘉、道数朝八旗人文态势生成史程与内因的架构中,以顺、康之际的高塞为先期范型,继以雍、乾时期的恒仁、永忠两代诗人为典型个案,抉示八旗诗群的沉痛心史及实质,从而提出文学史中被轻忽的一个命题:八旗文学应自成专著,其中以诗一体言尤可独撰诗史。  相似文献   

5.
八旗养狗     
苏东坡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时候养狗和我们现在不大一样。当年养狗多为打猎,观赏的成份比较少,而且没现在这么讲究品种。可如果把现在家里养的小哈巴狗放出去打猎,估计一只黄鼠狼就能把它给叼走了。清朝的时候,八旗子弟就爱“左牵黄,右擎苍”,黄是狗,苍是鹰,两样都是打猎的。八旗子弟也有穷有富。富裕的,其他体力活原本可以让人代劳,但是玩鹰玩狗不一样,决不假手他人。并且养狗还被这些八旗子弟琢磨成了一门学问。以前有专门相狗的口诀册子流传,标注的不外乎狗的外形、神态、性格、动作等明显特征,相当于现在的标准化手…  相似文献   

6.
清代官学中,咸安宫官学是旗人精英教育的一个典范,其校舍的选建地点、教师资历、学生选拔等方面均体现出清代统治者对满洲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视。本文拟对清代咸安宫官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从教学目标、学生、教习等几个方面考察咸安宫官学在乾隆时期的转变,对其史料的梳理有助于理解清代统治者对旗人的教育理念及核心人才的培养模式,亦可由此观察满洲统治者如何通过官学体系将八旗子弟纳入其核心统治管理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究竟有什么特殊性,怎样针对这些特殊性,更快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是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的主要目地之一。为此,我们翻开了中国的历史,对清代的八旗官学发生了兴趣,欲求通过阐述清代八旗官学的产生发展,以揭示少数民族教育的殊特性,为我们今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八旗制度确立于努尔哈赤建立清国的过程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沿袭  相似文献   

8.
满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明末努尔哈赤崛起于辽沈,始建军制为黄、白、红、蓝四旗,继而又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扩建为八旗。至太宗皇太极时清朝建立,军势扩大,除满洲八旗外又有蒙古、汉军八旗之建。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入关,十月定鼎燕京。满、蒙、汉八旗官兵入关后,大部分驻守京师及畿辅重镇,其眷属亦分批迁入关内。最初,八旗兵南征北战,随地驻防,调遣无定。其眷属则  相似文献   

9.
10.
《中学生阅读》2007,(12):15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独创的一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组织,遇有征伐,抽调旗下兵士组成军队,即通常所说的“八旗兵”;同时,它又是政权组织,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户籍、田土、赋役、教养、诉讼、婚姻的职能。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八旗制度的建立满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1583年以后,它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在统一的过程中,为适应当时社会和战争的需要,努儿哈赤便创设了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建立,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长期以来,在女真各部落中,有一种打猎的组织,叫做“牛录”.女真人在围猎的  相似文献   

12.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时开始创立。女真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牛录”,每10人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汉译为“佐领”)。1601年努尔哈赤把每一牛录由10人扩大为300、人,以5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汉译为“旗”),每一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当时组成四个固山,即黄、白、红、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未来——即将来临的21世纪,仍然是一个国际风云变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国际竞争,就其实质来说,是国民素质、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在它的背后则是教育的竞争。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把基础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指的是人的身心品质,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所必须拥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动力量高低的尺度。人的素质是一个由多层面、多因素结构而成的系统,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战略的主动权,我们学校培养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要求和养成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基本意识的培植,如爱国意识、公民意识、现代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而且包括基本素质的养成,如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交往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安全素质。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养成学生健全人格为宗旨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学校素质教育活动及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八旗二马路小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也是全国首批七所开展“愉快教育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精心构建的“愉快教育”模式,被誉为广州市小学整体改革浪潮涌现的一簇浪花,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清代殊卷集成>嵩申会卷为基本线索,并结合大量的个人传记材料而成,论述了清代八旗科举世家在清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嵩中家族是清代八旗中著名的科举世家,嵩中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翻经译史,著书立说;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施政利民,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17.
阿苏是新疆锡伯族的新潮诗人,也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乡村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几乎都是以牛录为题材,并凝聚着牛录情怀;牛录成为他的精神家园,他因此被誉为“牛录的守望者”.在阿苏的牛录诗中时而闪烁着叶赛宁似的忧郁.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清朝、研究八旗制度入手,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八旗制度下八旗文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其精髓,分析了八旗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武举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取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自身民族特性的写照和反映。清代武举考试在嘉庆帝以前不但将文试与武试分开来进行,而且也比较重视文试的功能。武举中对各级考官的设置参照文举进行,在考试级别中也设有殿试一项,同时采取了复试的办法以搜罗人才,并借此严肃考风考纪。清代八旗宗室内部的官学与举业也同样以其民族性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八旗内部无论是文试还是武试均恪守“祖制”,时刻保持本民族的尚武传统。就科举考试而言,清代武举与八旗官学和八旗科举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它构成了清代科举文化与政治文化的时代特点与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八旗蒙古汉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旗蒙古是清代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地任官,携眷驻防,接触汉文化条件极为便利,因此,他们无论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还是心理状态都逐渐与汉民族相融合。在八旗蒙古汉化的历史进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无疑起到了基础作用,而清朝政府所推行的基本国策以及科举教育等制度,也对其汉化起到了关键的导向和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