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茎在小儿中并不少见,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包茎是因为小儿包皮口狭小,紧紧地包住阴茎头,以致不能将包皮向后翻,使阴茎头显露在外。如果生下来就存在这种现象,就称为生理性或先天性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茎及阴茎头也在增长,包皮与阴茎之间的粘连逐渐吸收,小儿也会出现阴茎的勃起(相当于人工把阴茎头外翻),使包皮自然而然地向后退缩,逐渐露了阴茎头,包茎的现象逐渐消失。另外有一种称为后天性包茎,是因为包皮或阴茎头的炎症、损伤引起包皮口疤痕形成,将阴茎头包住,这种包茎需手术才能解决。生理性或先天性的包茎有时非常严重,只看到包…  相似文献   

2.
徐教授热线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小儿哮喘,知道怎。样去预防和治疗。现就一些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一、什么叫小儿哮喘? 根据小儿生理发育特点,一般将14岁以内小儿所患的哮喘称为小儿哮喘。二、哪些小儿易患哮喘? 小儿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药物过敏、湿疹、荨麻疹或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位邻坊家长,急匆匆地抱着痛哭的孩子找我看病。当我给孩子检查时,发现孩子的小雀雀,水泡似地肿起来,前面的皮,象戒指一样紧嵌于阴茎头。我对家长说小儿患的是“嵌顿性包茎”。小儿为啥会得这种病呢?先从小儿的生理特点说起: 包住阴茎龟头的皮肤叫做包皮。包皮把龟头包住是婴幼儿的正常现象。但是包皮应容易向龟头后方翻转,把龟头暴露出来。当包皮口很小时,包皮便紧紧包着龟头,不能向后方翻转,这叫做包茎。如果将包皮勉强上翻,而又不及时复原,包皮和龟头就会发生水肿和疼痛。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嵌  相似文献   

4.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纵横交错的公路、人行走时的两腿、张开的剪刀等都给我们以角的形象.为学好角的有关知识必须搞清楚:  相似文献   

5.
彭云 《早期教育》2007,(8):30-31
1难为情的妮妮妮妮今年3岁,聪明漂亮、活泼爱动。最近,妈妈发现她在睡觉之前时有一些异常行为:两腿交叉摩擦会阴部,扯着被角在两腿之间来回蹭,一会儿  相似文献   

6.
秋冬及冬春气候变换时节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的高发季节。发热(或称发烧)是感冒的一个常见症状,常常引起家长的焦虑和恐慌,担心“烧坏”孩子的脑子。在儿科门诊或急诊时,也常有家长问及,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发烧时孩子应吃些什么?什么情况下该用退烧药?等等。下面就和家长们谈谈这些问题。 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患感冒,主要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因为小儿鼻腔较窄,粘膜柔嫩而粘液腺分泌不足、较干燥,易发生炎症。其次,还与小儿的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以及气候突…  相似文献   

7.
郭宏伟 《山东教育》2004,(27):53-53
常有一些两岁以上的小儿,早上起床后,或在进餐中,或在玩耍时,突然喊肚子痛。痛的部位有的在脐周,有的在心窝部,有的在左下腹。肚子痛发作时,小儿面色苍白,比较紧张,有时不能进餐,甚至恶心、呕吐。按压小儿腹部时,局部有压痛。有的痛过一阵后好转,也有的在排便后好转,随后玩耍如常。第二天又可有同样的发作。家长每每带小儿到医院就诊,可是经医生检查,拍腹部X射线片,甚至做胃肠造影、腹部B超等检查,均查不出异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腹痛(又名复发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有食物过敏,起立性调节障碍,心理情绪的紊乱等。因此,家长不必过…  相似文献   

8.
小儿说不清楚痛的部位和性质,腿痛也许是脚痛,也许是关节痛,或肌肉痛……鞋小、鞋内有钉子,走路跛行,说是“腿痛”,这要怪家长不经心,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的。也有时小儿淘气,玩耍时不小心碰伤了哪块肌肉或扭伤了哪个关节,不敢告诉家长,怕遭责备,走起来一拐一拐,伤得不重,过几天自己好了。  相似文献   

9.
保育之窗     
小儿遗尿症及其护理后乐当膀胱被尿充盈时就需排尿,它受大脑的控制。小儿遗尿症是指儿童不能正常控制排尿,夜间尿床,甚至白天尿裤。小儿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凡3岁以后孩子仍然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或白天不能控制排尿,称为原发性遗尿症。若孩子在2~3岁时已不遗尿,但相隔1年后重又尿床,则称为继发性遗尿症。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小儿在睡眠时容易出汗,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许多家长对此十分关心,故必须查明原因,区别是属于生理性还是疾病引起,以免延误病情。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通过出汗可排出热量及某些代谢产物,而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代谢产生的热量及排出的废物相对  相似文献   

11.
小儿智力发育落后的早期表现如下: 3个月小儿在母亲逗他(她)时,还不会微笑。 4个月时对铃声没有反应。 6个月时小儿不能注视自己的双手,眼睛不能跟踪物体或人。 5个月以后的婴儿完全没有认生现象。 7个月以后尚未出现咀嚼动作。在打针时不知哭,需反复、持续地对其进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小儿“乖”得出奇,整天躺着睡,且喂奶困难,如不给他喂奶,就一直睡下去。 6个月以后乃至1周岁之后仍出现玩弄自己手的现象,或经常将东西(玩具等)放在口中。出生半岁还格外安静、老实,从来不知道哭闹,6个月后还是很少动作,哭声无力或呈尖叫声。 6个月以上小儿头围小于43厘米,伴有前额狭窄,  相似文献   

12.
一位年轻的母亲来门诊咨询,说她的孩子不想吃饭,问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使他胃口好。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带有普遍性,故写了篇稿子供家长们参考。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如健胃消食片、乳酶生、干酵母等)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所需物品如下:一张小桌或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点滑石粉或痱子粉(避免推拿时损伤小儿皮肤)。让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一个疗程。具体方法如下:1、让小儿仰卧,家长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  相似文献   

13.
秋冬及冬春气候变换时节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的高发季节。发热(或称发烧)是感冒的一个常见症状,常常引起家长的焦虑和恐慌,担心“烧坏”孩子的脑子。在儿科门诊或急诊时,也常有  相似文献   

14.
在医院门诊药物调配一线工作的药师们时常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病儿家长常会诉说喂小儿服药十分困难,特别是对带有不良气味或颜色不佳的药物,服药量总会打折扣。此时,我们建议家长,给小儿喂药时要视孩子的情绪灵活应对。一般来说,当对小儿讲道理难以奏效时,也不要用捏鼻子硬灌加打骂的办法,因为这样不但容易呛到孩子,还会加重孩子恐药的心理。不妨试一试以下的办法: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边给孩子服药,边讲些有趣的事情;或给他们玩具玩,给好看的图画书看等,这样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②两种以上的药物要分开吃。颜色和味道较好的药先给孩…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不重视对儿童定期体格检查的家长不多了,但普遍存在体检不全面,特别是忽略生殖系统检查的现象。实际上,生殖系统的问题并不比其他系统少,其消极影响尤其不可忽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畸形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类疾患。男孩有隐睾、包茎、睾丸鞘膜积液、尿道上裂或下裂、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追求身材高挑,考学、求职都对身高有要求。身材矮小是小儿内分泌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自身、家长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家长都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在门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都已经十四五岁了,家长才领着孩子到医院就诊。这时候孩子的骨骺接近或已闭合,生长空间已有限。因此,家长重视孩子的身高,矮小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算身材矮小呢?一般说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儿童身高标准差(5厘米左右),儿童期伴随有生长速度低于4~5厘米每天,即称为身材矮小…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小孩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  相似文献   

18.
步行的学问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或草原上, 如果没有指示方向的标志,人们经常会转个大圈走回原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因为人们在行走时,左右两腿迈出的步幅通常是不一样的。如果他的右腿每迈一步总比左腿迈出的步子远一些,那么,除非他用眼睛根据周围的参照物来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孩子面对父母精心烹制的美食毫无兴趣,而对冰淇淋、果汁之类的冷饮、零食却需求无度,让父母们存担忧营养不够的同时,还担心吃坏了小孩的肠胃。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孩的厌食? 专家认为,厌食可由躯体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对幼儿来说,后者导致的厌食颇为多见。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厌食又称神经性厌食。小儿神经性厌食形成的主要原因系不良的饮食习惯降低了小儿食物中枢的兴奋性,与家长的不当喂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常让孩子独自一人先吃,不与家人一起进食,没有饮食气氛。2 孩子进食时,父母或他人过分紧张地注视着,造成小儿精神紧张。3.用种种许诺诱惑小儿进食或者用玩具逗小儿进食,降低了进食兴趣。4.孩子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看电视或画册,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5 孩子拒食时,家长强迫其进食,造  相似文献   

20.
秋天里日温差较大,早晨夜间天气凉,若小儿不注意增添衣服、保暖,容易着凉引发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通常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控制而引起的。小儿大多数每年都有几次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否会转变成肺炎,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识别肺炎症状。假如家长能对小儿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重视,及时上医院诊治,就能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