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随班就读弱智生数学成绩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弱智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由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随读中,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很多任课教师颇感棘手.  相似文献   

2.
弱智学生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模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辅导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班就读的"弱智生",是经智力测量表测试,智商低于70分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较弱,他们的学习困难大,不能与普通孩子同步,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都将他们列入教师教学实绩考核之外.部分教师对他们放任不管,他们的学习状况堪忧,有不少随班就读生成了随班陪读,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由于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随班就读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有较大困难。作为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从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入手,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实现因材施教。本文就全方位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着力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信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策略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7年徐百伦先生提出的金钥匙计划被教育部采纳,并迅速启动了"金钥匙工程",随班就读就成为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形式。残疾学生中程度较轻的儿童得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在同一个教室中学习和生活,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融合教育。但随着应试教育体制的深化,加之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导致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情绪失调、自卑感强烈、不愿也不敢与人交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较慢,具体表现为记忆、思维效果不良,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只能随班就读.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也知道自己与班级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上他们人数极少,如果教育者不及时关注他们,往往会使学生敏感地认为自己遭遇遗弃,因而或自我封闭,或破罐子破摔,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正常学生和辅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有待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金霞 《学周刊C版》2011,(12):205-205
本文以参与观察和访谈获得的经验研究资料描述和分析了某随班就读学生外显行为的相关情况,并借助家长的力量,在特殊学校教师的帮助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其实施了相应的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智力障碍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文章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结合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其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分析了对智障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而对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奠基幸福人生提供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相关法律规定、意义及目的、体育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综述与分析,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加强目前随班就读体育教育在职师资的培训,加强资源的支持,建立协作式的研讨组织机构,以保证随班就读学生能够真正跟班上体育课,推动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时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从态度干预的角度切入.探索影响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的残障同伴接纳态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接触程度及接触途径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普小学生接纳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态度;干预对改善小学生接纳弱智同伴的态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普通班学生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对普小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弱智生的态度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当前普小学生对弱智生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相比较而言 ,非随读班学生比随读班学生的态度积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接纳态度的因素 ,结果表明 ,普小学生的性别因素、普小学生以前与弱智生接触程度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普小学生的年级因素对接纳态度影响不大 ,地域因素对接纳态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班就读是全球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践,随班就读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支持”才能满足残疾儿童在普通班级中的特殊教育需要?基于信效度较好的随班就读教师课堂支持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班就读教师在社会性支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技术性支持上的得分;在社会性支持中,教师在融合教育氛围上得分显著高于在学校领导支持上的得分,而在学校领导支持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在同事支持上的得分;在技术性支持中,教师在物理环境调整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教辅教具配置上的得分;而在教辅教具配置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在专业人员指导上的得分。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随班就读教师所需支持研究,规范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室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出发,梳理了影响随班就读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升随班就读教师的幸福感,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革命,也与国际特殊教育的改革走向一脉相承。本课题立足于湖北省随班就读教育实际并进行长达近10年的研究,推进随班就读教育,不仅有其必然,胜,而且有其可行性.但由于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育方法的制约.全面普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18.
弱智幼儿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幼儿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幼儿。有研究表明:学前早期教育对弱智幼儿的智力发展、行为矫正、缺陷补偿、正常人格的养成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班就读为一些弱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开辟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面向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这是教育的责任。小学随班就读弱智生由于其生理上有残疾(智商低于70),导致其同普通儿童相比有更多的心理障碍。而人的心理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载体,智残儿童也就更需要帮助,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因此,我们尝试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位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学校和部分教师对此学生的态度不够积极,对他的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要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学,以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