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宽容为本,和而不同”是对吴承业宽容思想的最准确概括。它不仅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文化理念,而且是一种世界观,无论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抑或学术的进步,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观有多种。其中,观念层次上有科学世界观、艺术世界观、伦理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等等,这些世界观都建立在生活世界观的基础上,而生活世界观又是由特定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立足于历史观点,对不同的世界观抱宽容态度,这就是所谓的“宽容世界观”。文化比较应当以宽容世界观作为指导原则,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历史演变进行考察,来研究相应的文化和文明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本质上是个学术干预问题。学术干预有内、外干预之分,内部干预主要发生在学术自由权利主体之间;外部干预主要表现为学术共同体外部力量对学术共同体的干预。针对学术干预的特点,法律应对的有限性,学术自由权利保护不可避免地要诉求于道德规范。减少学术干预其实就要求干预者保持学术宽容。不宽容有人性基础,学术不宽容往往基于竞...  相似文献   

4.
网络宽容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平台具有多元化、公共性与草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宽容问题在这一平台表现的特性导致了网络宽容问题的新变化。网络交往中宽容精神的实现,依赖于交往理性基础上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社会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学术宽容是对学术思想、学术行为的包容、容忍,它是有边界、有限度的.学术宽容建立在真理的多维性、或然性以及人的有限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学术宽容能够点燃智慧之光,展现学术自由,提高学术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豁达大度、对话交流、理解尊重、宽容失败等途径来倡导学术宽容,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有部分学者在提倡宽容和宽容教育,然而,当今我国社会最需要的是法治、公正,而非宽容.中国自古以来缺乏法治与规则意识,强调退让、容忍,"中国式宽容"即纵容,即软弱、怯懦、隐忍,即冷漠.现今,我国社会还存在一定范围的利益冲突,一味倡导宽容,很可能阻碍法治与公正的实现,阻碍公民规则与法律意识的形成,且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规矩意识"等相背离.提出置宽容教育于法治与公正教育的前提之下的"三水平六层次"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16世纪宗教宽容思想开始在欧洲兴起,在此之前所有教徒和无神论者都曾遭遇过严重的宗教冲突、迫害,甚至于宗教战争,欧洲文明进程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过宗教改革的思想洗礼,理性信仰的拥趸者不再被迫束缚于披着神学外衣的专制教会。在伏尔泰、卢梭等人重创了自然神论的思想地基,以及杜哥尔、莱辛等人在不同领域提出了宽容思想的基础上,洛克作为启蒙运动的主将也将宽容的旗帜牢牢矗立在宗教土壤之上。  相似文献   

8.
谅解、宽容、和谐,是整个宽容结构的三个层次,其中有一个逻辑递进关系。谅解,是实现稳定社会的前提;宽容,是实现稳定社会的环境;和谐,是实现稳定社会的最高境界。这三个层次决定了宽容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既独立又联系的辩证关系,决定着宽容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境中,“以人为本”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深度关联,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实现轨迹。而从宽容走向和谐,就是“以人为本”在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具体实现路径———以宽容的心态、理性特别是制度促进现代性的成长,在多元价值和多样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无疑为“以人为本”的现实践行提供了制度的维系和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案例描述”事实来说明“宽容”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达到更好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包含三层含义。“和而不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党制订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是一种经国治军的大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既表现为内部的团结一致,也表现为战胜攻取之后对敌行仁、用仁,是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从道、义、礼、仁四个方面入手内修文德,是实现和的主要途径。围绕治军问题外治武备,则是巩固和的局面和形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培育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从和谐的理念出发,通过对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建设的积极影响及隐忧。  相似文献   

14.
培育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从和谐的理念出发,通过对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建设的积极影响及隐忧。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向导和理论支撑。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又是三国时期实有其人的吴国重要辅臣。罗贯中出于拥刘的写作宗旨,在其笔下的周瑜身上,虽显露出许多才气、勇气,但更多的是"小气"。因此,在谈周瑜才气、勇气的同时,必须透过小说中周瑜"小气"的现象去考证其源由,以还周瑜的本来面目———大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和谐观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的和谐观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庄子和谐观中所蕴涵的追求"天和"的平等精神、追求"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却又包容着进步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休谟的正义起源说建立在两个预设之上:一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的外部预设,它是正义起源的外部条件;二是人的自私和有限慷慨的内部预设,它是正义产生的深刻人性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