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里斯的名字对许多读者来讲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她的小说《茫茫藻海》在西方文学史上却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地位:它几乎永远改写了英国小说《简·爱》在亿万读者心目中的印象。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可谓家喻户晓,打动了难以计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1926年夏季,劳伦斯偕妻子弗莉达从意大利最后一次回到英国。在英国的所见所闻使他相信,他的祖国正处在一场世界大战的危机之中。到了10月中旬。他就着手写一部小说,借以揭露工业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小说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出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命的尊重,建造起自己的“挪亚方舟”,以躲避那汹涌而来的漫天洪水。这部小说就是后来著名的《恰特里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情人》)。小说最初的构思源于劳伦斯夫妇回英国前的一次访问。那年的6月间,劳伦斯曾去靠近佛罗伦萨的蒙特格菲内的一座中世纪古堡拜访古堡主人乔治爵士。乔  相似文献   

3.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9,(10):10-11
19世纪,在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牧师家庭里走出了三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代表作(《安格尼斯·格雷》),其名声显赫,震惊当时文坛,英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勃朗特三姐妹”。无独有偶,20世纪,在苏联的一个技师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作家:萨·马尔夏克(代表作《十二个月》)、马·伊林(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和叶·伊林娜(代表作《古丽雅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是作者根据两次访问印度的经历写成的,展现了多棱镜似的印度形象,抨击了英国殖民者“那颗发育不良的心”。福斯特的作品浸透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福斯特塑造的印度形象具有独特的复杂性。本文试以小说中的人物、风景为代表,从形象的角度解读福斯特笔下的印度形象,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陈淑仪 《世界文化》2011,(11):31-33
伊恩·麦克尤恩(lanMcEwan,1948-)的名字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自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和最后的仪式》(FirstLove,LastRites,1975)获得毛姆文学奖以来,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交相辉映。2007年,据其小说《赎罪》(Atonement,2001)改编的同名电影大获成功后,麦克尤恩更是在英国文坛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文艺理论成果丰硕,作者阵容整齐,研究范围全面,一片繁荣局面。陆晓光的《马克思美学视阈中的“汉特医师”们——重读〈资本论〉》(《社会科学》第4期)提出,《资本论》深化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美学思考,其中的重要文献是“汉特医师的划时代报告”。《手稿》主要围绕“畸形的人”讨论人道与劳动、美与劳动的关系。这预设了马克思美学理念与《资本论》视阈的逻辑联系。在《资本论》中引用次数和篇幅最多的是英国的汉特医师的《公共卫生调查报告》,它集中揭露的正是英国城市工人与农业工人的“身心畸形”。  相似文献   

7.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8.
人人皆知鲁滨逊·克鲁索的故事,他是丹尼尔·笛福蜚声文坛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所乘的船只遇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在那里经历了许多惊险的事件,特别是和那些来到荒岛上的食人野人相遭遇的情节,尤为惊险动人。大家都知道,鲁滨逊与野人进行了激烈的搏斗,从他们手中拯救了一个他们准备饱餐的奴隶。后来这个奴隶就成了他的仆人“星期五”。最后,一艘过往的英国船只使他离开了这个渺无人迹的荒岛。你也许知道,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根据一位英国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1676—1721)的  相似文献   

9.
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15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就曾引用过这个典故。“一些人称他为……真正的英国人,另一些人则叫他做‘道地的约翰牛’。”这个雅号原是英国人自己起的,它出典于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巴思诺特(1667—1735年)的政治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就是英国的人格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0.
李冬梅 《世界文化》2007,(10):24-26
19世纪的伟大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以其不朽名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舻朗波》等现代小说闻名,亦以其书信闻名。福楼拜一生书信往来频繁,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的真知灼见惠及后世众多文坛巨匠。由馒信集》我们获知,福楼拜的主要通信对象是他的情妇,路易丝·科莱。她的身份是艺术家们的“缪斯女神”,巴黎女诗人。然而,时至今日,她的诗人身份已是鲜为人知,她的诗作亦无人问津。英国优秀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是一部获1984年布克奖提名的传记小说。  相似文献   

11.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是赵敏先生的第一部作品集,由“故乡他乡”、“屐痕心语”、“流年随想”、“纸上风景”、“深度虚构”五个部分组成,是一部散文、书评和小说合集。其中前三辑均为散文,是近年赵敏先生心路  相似文献   

13.
“我曾讨厌写这本书,”多丽丝·莱辛说,“那真是高度紧张的劳动。小说脱稿后,我又感到由衷的高兴。写作显然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因为它会触及我内心的痛楚。”莱辛夫人正在谈论其新作——她的第35部作品——《第五个孩子》。评论家们称这部小说为“小典范”。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的英国市郊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对幸福恩爱的夫妻养育着四个孩子,妻子出乎意料地又身怀六甲,这是个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众神》是英国著名幻想文学家尼尔·盖曼的代表作,一经发表便斩获众多文学奖项。小说依托神话背景,通过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将现实与神话、真实与虚构巧妙地融合起来,在展现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当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精神信仰危机。美国奇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中提到:"幻想小说其实是提供了一面透镜,让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liferary agent”一词通常是指为作家所写的书寻找出版商,并代表作家与出版商保持联系的人,即文学代理人。安东尼·马斯特斯的新著《文学特务——当间谍的小说家》为这一词做出了新的解释。他写的是在某些时候曾参与过英国情报机关工作的一些著名作家。安东尼·马斯特斯写道:“其中的某些作家充当过恃工或间谍。”因此,他所描写的许多作家还因创作关于特务机关活动的惊险小说或长篇小说而著称,这并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法国的圣埃克苏佩里,作为一个飞行员兼作家,在飞翔中体验人生,在写作中探求人的生存真谛。创作于二战期间的一部童话——《小王子》记叙了“我”被困在撒哈拉沙漠时与来自B-612行星的小王子一周的生活经历。其间,小王子讲述了他从家乡出走,途经6个小行星最后到达地球这一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7.
读者初阅《最后一支歌》时,也许会误认为它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纯爱小说,但正如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所言,小说囊括了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兼顾多条情感线索。它内容丰富,文笔凝练,构思精巧,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纯爱佳作。《最后一支歌》就如一篇华丽的爱的乐章,伴随着夏日海边的清新气息,在你耳边悠悠奏响,起承转合,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读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 Ewan)《我的紫色芳香小说》(My Purple Scented Novel)这部短篇小说的题目,脑海中设想,这或许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然而,读罢小说,兀自沉思,回味良久,才豁然明了这是一个罪恶的故事,一个充满荒诞、吊诡的故事,其结局意味深长,让人唏嘘不已。小说的主人公帕克是一位小说家。小说一开篇,帕克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讳莫如深地讲述了他自己的罪行:“你应该听说过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于轶婷 《世界文化》2006,(11):31-34
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曾引起巨大争议的伟大小说,帕斯捷尔纳克由于这部小说于1958年被瑞典皇家学院宣布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伴随而来的也是“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对于这样一部作品,电影界也进行过多次改编,其中,英国导演大卫·里恩的同名电影《日瓦戈医生》是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影片当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打破了票房纪录,并获得1966年第38届奥斯卡奖的10项提名,虽然最佳影片败给了《音乐之声》,但获得了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著音乐奖以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  相似文献   

20.
舞蹈     
上海芭蕾舞团创作演出概况2012年,上海芭蕾舞团围绕“艺术精湛促繁荣,开拓市场谋发展”的主题,实现了节目原创和演出推广并驾齐驱的目标。全年共完成演卅场次82.5场。完成了大型现代芭蕾舞剧《简·爱》和中型现代芭蕾作品《巴赫的舞步》2部新作的创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