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时人们并不期望女人能写小说,因此她的小说以男人的名字乔治·艾略特署名一百年以前,人们并不期望*个女孩子多么聪明,能读多少书,当然更不指望她写书了。她只要能缝衣做饭,料理家务也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2.
赵玫 《世界文化》2014,(2):42-45
<正>然后便是伍尔芙欣赏的普鲁斯特,也是她说得多的作家。她读他的《追忆逝水年华》。她便禁不住地总是要谈论他。足见《追忆逝水年华》对她的震撼。她欣赏他。那是因为她和他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养尊处优,他们都高贵优雅,他们都脆弱敏感,并且他们都被某种疾病侵袭着。于是她对他便有了种深刻的亲和力,那是种生命的相通、气质的相近。所以伍尔芙在谈论普鲁斯特的时候,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是在谈论她自己。普鲁斯特之于伍尔芙,就像是她手中的把钻石。她总是任意将它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通过第一人称作家莫里斯·本德里克斯的叙述,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萨拉·迈尔斯和她丈夫,公务员亨利·迈尔斯这三个人之间的迷恋、嫉妒。作品于1951年出版后,读者和批评家马上看出,格林这是在写他自己,写他与他的"第三个女人"凯萨琳·沃尔斯顿之间的恋情。  相似文献   

4.
书名<娴满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娴满香是三个女人名字的简称.<娴满香>就是写这三个女人命运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小说.作者宋景贤是洱海东岸的乡贤,原籍辽宁,满族,从部队解甲归田,曾经当过人民教师,后因故弃教务农,解放后随夫来到大理,长期居住在挖色镇.<娴满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5.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为:“忠实地介绍一位纯洁的女人”,这一概念使小说问世之初遭到了不少非议。故事编排了苔丝的种种悲惨的磨难:被亚列克诱奸后,她失去了孩子;同安杰尔结婚后,丈夫在听到她的自白之后,一怒之下遗弃了她;最后,出于绝望,她被迫用匕首刺杀了亚列克。如哈代所述,苔丝身上有一种主要的特质。虽然哈代这部小说的撼动人心的结尾,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但这个可怜的女人所受的苦难,取自他的祖母,玛丽·哈代的生平。她生于伯克郡的福莱,在她24岁时迁居雷丁,于1796年在那里生下  相似文献   

6.
门璐 《世界文化》2015,(2):28-30
<正>从聚会小酌到海滨旅行再到家庭聚餐,"埃里克·侯麦既有远见卓识又脚踏实地"。在英国电影协会筹备侯麦的纪念活动之际,迈克尔·牛顿对这位法国导演做出了如此评价。圣诞节前夜,一个热情而美丽的女人邀请一位男士与她共度良宵。那晚是两人初次见面。当他们在她房间里倾谈之时,窗外下起了雪。而在另一个房间里,她的小女儿正在熟睡。就在几天前,这个男人刚刚决定娶一位做弥撒时见过的年轻女人,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人。此刻,他不会动摇,更不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7.
派拉蒙公司、米拉麦克斯公司2002年联合出品的《The Hours》,中文译名《岁月如歌》,也译《时时刻刻》。上世纪20年代初,住在伦敦郊区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尼科尔·基德曼饰)正着手创作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达洛韦夫人》,同时她也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达洛韦夫人紧紧抓住,或者说被其内心的不安紧紧抓住,内心与现实这两重世界之间的巨大裂痕撕扯着她,使她不得安宁,临近崩溃。1951年,家住洛杉矶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阅读了这部小说。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她,她内心的沮丧被书中的自杀倾向更加强化,终日忧郁而恍…  相似文献   

8.
流浪的等待     
夏日炎炎,她坐在装饰得很好的冷气开得很足的房间里,啜着咖啡,看着小说。她年轻美丽,大学毕业做了一家文学杂志的编辑,兴致来时也写些优雅的散文。二十多年的日子一直很顺。  相似文献   

9.
保尔·布耳热叙述过一个关于莫泊桑的故事。莫泊桑终身没有结婚,这件事恐怕是莫泊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了。有一个年轻而且美丽的女工,爱读莫泊桑的小说,生平只见过莫泊桑一面,但却以整个心爱上了他。于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关怀他,做他的朋友、妻子和仆人的疯狂想法开始日夜苦恼着她。她当时很穷,衣着也很寒酸。她尽量节约开支,一个生丁一个生丁地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工资储蓄起来。这样整整积了一年,好容易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服。她又给自己买了新鞋和新手套。一切准备齐全,便决定去看莫泊桑了。一天早晨,她起来很早,怀着兴奋而又不安的心情出了门。莫泊桑那时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有一个从60年代开始就专门以写作爱情小说为职业的女作家。至今她虽已近80岁高龄,但仍鹤发童颜,青春犹在,具有旺盛的创作活力,一年能写一二十部小说。这位女作家名叫卡特兰,已经写了几百本小说。她写的爱情故事基本上是一样的类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和...  相似文献   

11.
正小妇人面目沉静如一枝牡丹,注视一场较量。一只飞蛾奋力划出最后一阕《雨霖铃》,死得壮观,惊动十方诸神。她转过头,正视你的惊诧,眼睛硕大而清澈,能装下世间所有。远方,农夫在田里劳动,太阳与万物交欢,再远,世界无一处安宁,战争的炮火屠戮众生,希望渺茫。1941年3月28日美好的早晨,伦敦,乌斯河是尊贵的道场,注视并收容了这个59岁的女人。不断涌过来的水,犹如落木萧萧,逼迫一场永久的冬眠。静悄悄。三周后,伍尔芙的尸体才被发现。我穿过《飞蛾之死》《普通读者》,穿过《黛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才捧住了《伍尔芙随笔全集》4册,随即沦  相似文献   

12.
把别的作家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想法,但是,琼·里斯(Jean Rhys,1890—1979)用此法写的《辽阔的藻海》却非常成功,以致她的一些早期作品一再重版,至今仍很受欢迎。乔·汉布罗克对这部小说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15.
维吉尼亚·吴尔夫(Virgnia Woolf,1882—1941)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因为试验以意识流形成一种小说的形式,写过几部重要的英国小说。她也是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艺评论家之一,同时又以“布卢姆斯伯里集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23,(5):33-36
<正>《明天》是鲁迅所写的第四篇小说,完成于1919年六七月间,发表于当年10月30日北京《新潮》第二卷第一号。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寡妇单四嫂子在丈夫死后寄希望于儿子,儿子病了寄希望于明天得救,儿子夭折了又寄希望于在梦中母子相见。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重点塑造了单四嫂子这一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前年,丈夫死了,单四嫂子成了寡妇。从此之后,她的独生儿子宝儿便是她的全部希望所在。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起早贪黑地纺纱,为的是养活她的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得了重病,  相似文献   

17.
王晓丹 《世界文化》2014,(12):27-30
<正>写在前面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现代行为艺术家(performance)。她戏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的老奶奶",而大家尊称她"行为艺术之母"。这个用生命诠释着艺术的女人生于1946年的南斯拉夫。她四海为家,先后旅居于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一位标准的"国际公民"。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活跃在行为艺术的舞台上,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和超越常规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凯瑟琳·安·波特(Katharine Anne Porter,1894—1980)是一位颇负众望的文体家。她的声誉建立在她所写的那些短篇小说上。她对人物复杂性格的见解及其娴熟的措辞技巧,使她较长的一些短篇小说犹如一篇篇完美的长篇小说。她一生,只在年近七旬之际,才写了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她的多数小说中,那些独特的地理背景——墨西哥、欧洲、美国南部、纽约——都是作者曾经悉心观察过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我现在还能记得她——一位身穿蓝色服装的小巧女人,赤脚坐在航行在南海的一艘商船的后舱顶上。她那斜戴得很漂亮的巴拿马帽衬托着一张美丽非凡的脸。她一手握一枝银白色大左轮枪,百发百中地射击着被兴高采烈的水手们捉住后拖上船尾的那些鲨鱼。最近布思·塔金顿写信告诉我:“我有一次和她一起走过印地安纳波利斯市克莱浦饭店的门厅。当我把她送上电梯后,饭店香烟售货台的业主兴奋地走过来对我说;‘请问,塔金顿先生,我的天,她是谁?’可见,她有大人物的风度。”她确  相似文献   

20.
克丽斯蒂娜·吉勒,20世纪80年代英国时尚圈顶级模特儿,17岁的时候因参加伦敦当地的一场“平民时装秀”演出而一举成名,曾被英国HELLO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并入选队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丽的100个女人”,身上一度拥有无数绚丽光环。然而,1990年以来,克丽斯蒂娜一直孤独地住在伦敦。想到过去,往事如烟,总会让她感叹不已,因为那些记忆永远都无法用“单纯”两字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