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育家,孔子很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从中总结出深刻的道理。比如关于颜回在学习中的表现,孔子是这样思考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有感而发说:我给颜回讲一整天的课,他从来不会反驳我,也不提不同意见,就如同蠢人一般。但当他回去却反复思考,常常有很多新发现,这说明颜回一点都不愚笨。  相似文献   

2.
想起福特     
我常常想起福特.并非因为他是名播全球的大亨,也并非因为他拥有那个声名赫赫的公司.我常常想起福特,是因为他那个颇具戏剧性、更具启示性的故事:大学刚毕业的他,怀着求职的热望,到一家公司接受面试.看着排在他前面的众多的拥有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强大竞争对手,他有点想打退堂鼓了.不过他最终还是打消了瞬间闪过的念头--既然来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不应放过它.轮到他了.  相似文献   

3.
周嫄 《世界文化》2013,(11):I0001-I0004
画家段守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至今他仍忠于职守地坚持在他的岗位上。之所以这样说,是他的朋友们早已谋得“自由职业”而飞黄腾达了,然而他还是一名“草寇”。段守虹平日出门不喜欢坐车,无论远近他总是会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朋友或家人常常让他坐车,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道:“这样有利于我不停地思考问题。”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自由,他要利用不停地思考来刺激他对艺术的敏感反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激情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林肯为什么留胡子小段编译在人们的印象中林肯一直是留着络腮胡子的。其实不然,他的胡子只留了四年。林肯常常谈起那个让他留胡子的小姑娘——格雷斯。1860年10月15日小姑娘从韦斯特菲尔德给林肯写了一封信,下面就是这封信的部分内容:先生你好,我是个11岁的...  相似文献   

5.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2,(7):104-112
归去来兮 宦海浮沉二十载 今悟昨非 园花减辉不惑年嘉靖二十年。这一年,李元阳44岁,这正是人生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黄金时期。然而,心灰意冷的李元阳却又一次强烈地萌生了归隐家园的念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将晋朝陶令公的《归去来兮赋》捧在手中诵读:“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相似文献   

6.
名人轶事     
在美国著名爵士音乐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获得国际声誉以前,他常常在芝加哥南部的邻居那里做长时间的散步。一天下午,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两个街头音乐家聚在那儿。他停住脚听着,  相似文献   

7.
秘密     
有一天,一个正在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相似文献   

8.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为发展现代物理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青年科学家,一些十分著名的物理学家,如狄拉克、泡里、朗道等,都在他身边学习过。玻尔对青年人总是谦虚诚恳,乐于提携。他常常上午与某一青年物理学家一道工作,中午又与另一青年物理学家工作,晚上则与第三者合作。他要求青年人做大量的工作。有一次,他与自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面前,摆着一幅爱因斯坦手托小提琴的动人肖像。那是1930年爱因斯坦准备在犹太会堂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以募捐资助犹太同胞时拍摄的。这幅作品勾画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的形象。爱因斯坦爱好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尤为喜爱。他不仅对小提琴有精深的造诣,而且还常常用钢琴弹奏贝多芬和巴赫的曲子。他在对相对论的孤军探索中引弓独奏,以艺术作为对科学灵感的激发、补给和滋养;在对社会活动和和平运动的参与中表演三重奏、四重奏以至开音乐会,以作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渴望和唤起人们的良…  相似文献   

10.
雕塑家轶事     
伟大的芝加哥雕塑家洛拉多·塔夫特常常对别人讲自己的一件趣事。在一个狂风呼啸的雨天,他从艺术学院来,看到两个修女正越过大街去。大风吹拍着她们身上的黑袍,他作为一个雕塑家,不禁为她们被风吹雨打后所造成的线条吸引住了。因为当时他正在创作一个身上的长袍被风吹起的神话中人物的塑像,所以很高兴遇到这样一个实例供他参考。他沿着大街的另一边走去,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她们。突然他看到有一个男子故意跟在修女们的身后。塔夫特对这样一件唐突的事感到极为震惊,便赶紧趁车辆的空隙间穿过马路,赶上了那个人,抓  相似文献   

11.
肖伯纳轶事     
乔治·肖伯纳(1856—1950)所描写的事物有时只是供人一笑,但有时他的每一句话又都寓意深刻,所以他是个叫人难以捉摸的人。他是否在嘲弄我们?这常常是个疑问。他声称莎士比亚并非是个文学巨匠,而他肖伯纳却对此称号当之无  相似文献   

12.
正杰克·伦敦(1876—1916)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学者阿尔弗雷德·卡辛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关于杰克·伦敦的话,他说:在回顾他的生平事迹时人们深深地感到,"杰克·伦敦最伟大的作品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句话首先强调伦敦一生的经历非同寻常,具有故事性。杰克·伦敦的生平与他的创作之间有如此难以隔断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伦敦的许多小说素材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自己的经历,而且他的经历本身确实富有传奇色彩。杰克·伦敦的一生是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博弈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内心激烈斗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有作为的一生,而成为著名作家并不是他生活的全  相似文献   

13.
向着恶开花     
冯妮 《世界文化》2009,(7):46-46
作为19世纪巴黎街头最地道的诗人,波德莱尔以肉身实践着一种真正的“诗生活”:他是拱门街上的游荡者.“喜欢让乌龟给自己定步子”,他带着忧郁的标记,混迹于波希米亚人、密谋者以及妓女之间。同时,他又是最清醒的旁观者。商品的秘密,人群的情欲在他眼皮底下盛开出恶之花。  相似文献   

14.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有一阵儿,他常常接到一些陌生人的电话,把他错认为那位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有一天,菲尔普斯到酒店里买醉回来,进了家,打开自己的手机,发现上面有几条短信。其中一个自称"鱼迷"的市民写道:"菲尔普斯先生,您能回复我的信息吗?"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这个叫"鱼迷"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给他发一条短信,但是,他知道,对方要找的人肯定是迈克尔·菲尔普斯,也就是那位创造了奥运奇迹的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本来懒得理这种事,不过,又觉得有些兴奋。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菲尔普斯有些无聊,就拿出了手机翻看,上面有不少信息没有删除,当他浏览到"鱼迷"的信息时,忍不住心动了一下,回道:"你好,感谢你对我的关注。"信息发过去不久,对方又回来了:"天哪,您真的回复我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菲尔普斯回道:"是啊,不是做梦。"  相似文献   

15.
沈建中 《寻根》2001,(6):46-49
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院里的林荫道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位瘦小的老人在散步、沉思。这就是颇有人生传奇色彩的贾植芳教授,八十又六的高龄,犹如一棵经冬愈茂的不老松似的,更加健朗沉毅。他说:“我生平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人’这个字写得还比较端正。”老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荆棘密布,极为坎坷,可谓备尝凄风冷雨;虽然老人平日常于烟酒间风趣幽默、喜交三朋五友;但是,他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人格操守和处世态度则是极为严谨、真诚的。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人格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周宇清 《寻根》2011,(6):62-64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作为清王朝的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它的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他带来多少快慰,相反,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道出了他此时的境况和心态:  相似文献   

17.
福楼拜是一个勤奋的人,他为争取散文——这一被他称为“可诅咒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定型的、没有形状的东西”——的完美,常常弄得精疲力竭。他住在卢昂附近塞纳河畔的克鲁阿斯,书房的窗户面临着塞纳河。福楼拜在夜里写作,在他那异国情调的书房里,终夜点着有绿罩的灯。到晨光熹微时灯才熄灭。灯光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皇家的总管──菲利普亲王王世友编译年逾古稀的菲利普亲王风趣幽默,精力充沛,一直是皇室的一家之主。每次菲利普亲王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女王一道外出,他总是站在她身后一步远的地方。他那轮廓清晰、典型的北欧人的头常常碰到女王的帽子,因而他总是把脸朝向一边。...  相似文献   

19.
大凡艺术家,都给人童心未泯的感觉,也许那是他对生活保持敏锐感觉的一种方式。北京京剧院作曲朱绍玉总是带着一张笑脸,一副待人诚恳的憨厚样,这是他的人品;实际上谈起音乐创作,他的感觉灵敏,反应极快,创作力旺盛。他语言犀利,出言快捷,而且常常正话反说,非常“到位”。他有时简单的像个儿童,  相似文献   

20.
珍贵的纸片     
李威 《世界文化》2002,(1):9-10
多年以前,我曾经在圣玛丽学校教小学三年级。班上的34个学生都非常的可爱,非常的重要。尤其是马克·艾克路德。他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男孩:虽然衣着朴素,但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令人赏心悦目,加上与生俱来的乐天性格,使得他那偶尔的调皮捣蛋也变得愈发可爱起来。马克有个坏毛病,就是“话多”,常常不分场合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我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在课堂上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交头接耳的。可是对于我的提醒,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照说不误。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每次我纠正他的时候,他都会以一种诚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