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佳 《考试周刊》2012,(56):20-21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19世纪初期先进思潮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它们所提出而未解决的问题,又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以启迪,它们的失足之处也给马克思、恩格斯以鉴戒。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意识主体是近代哲学的基本范式。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活动逐渐从这一范式中突围出来,使得对近代意识主体原则的批判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而马克思则是对近代意识哲学范式进行思想突围的先驱。可以说,正是马克思把意识主体归结为由劳动的异化决定的意识的异化,通过揭示意识的感性本质和社会本质消解了近代的纯粹意识和自我意识,实现了哲学范式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的衰落到近代形而上学的兴起、从近代崇尚理性形而上学的消解到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的建立两次大规模的哲学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科学知识论"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厘清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人的生存方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6.
作为同是对西方传统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批判和否定产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人本主义 ,都强调人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能动性 ,强调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人占主导地位 ,并由此批判以近代西方理性派形而上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 ,使哲学研究在不同的程度上从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 ,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认为哲学的重建的根本途径归根到底是向人的回归 ,这既是西方人本主义各派哲学共同的、突出的特征 ,也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陈伟伟 《考试周刊》2014,(52):25-25
<正>一西方哲学的现代化,导致了近现代中外马克思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解。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者都肯定列宁指出的,马克思思想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的思想来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故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思想应该还有第四个来源:英、美、德、俄的人类学思想。现代的研究者忽视了一存在问题、人的生存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问题,也就隔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哲学的密切联系,导致了对马克思思想的种种误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传统马克思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形态和现象学运动、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三个层面的思考表明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着思想关联。因此,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学者基于现象学的理解视角,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价值和文学问题、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问题、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问题,自觉地在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了一定的比对或交融性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发展,即在理论的解释力和研究的理论类型上尚有拓展的空间。这样,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和马克思的文本解读就为马克思思想的实践现象学研究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路。  相似文献   

9.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薪式批判方式。是我们特别应该习得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非历史地对待马克思哲学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贻害无穷。其学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视野的误读和遗忘。这要求我们吃透马克思“历史”视野的真精神.重新认识马克恩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立足“历史”本身,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3,1(3):17-18
不可否认 ,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提出的个别理论的历史背景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但同样不可否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身“一以贯之”的传统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中 ,我们就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理论、命题 ,只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解释者 ① (易陷入解释学的困境中 ) ,而必须超越理论结论本身 ,达到对该理论之精神、之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把握 ,即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个性 ② 。这才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忘却的精神之本。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青年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有意无意被回避与忽略的问题,因为自从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产生以来,"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就一直是被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来认定的。但是,只要回归到"青年马克思"的历史与理论语境中去作一种更为深层的历史学与文本学解读,就会发现:"青年马克思"所确立的哲学思想只能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而且他也不太可能确立除辩证唯物主义之外的其他哲学思想;所谓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特定社会形态相关论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论域,历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到"人学"再到"科学实践观"为谱系的研究范式转换。然而,各种研究范式还停留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存在理论与时代视域的相对滞后性,尚未达到研究范式与时俱进的应有高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继续展开,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并推进研究范式再转换的"宏大视野"。出场学视域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的逻辑进路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当代出场方式进行总体性诠释,意欲开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从传统走向当代并面向未来的融通之途。  相似文献   

13.
认识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原本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能离开原本马克思主义去建构基本原理体系,同时也不能仅仅停留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必须反映他们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新鲜经验;要注意传统“三大学科”特别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打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大学科的局限,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14.
考察斯密特以实践的中介性为基础对“模写说”进行的批判及其在客观的规律性和实践的目的性双重逻辑中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可以发现,由于没有充分领会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存在论视域的基本意义,斯密特对认识论的阐释并没有达到马克思思想的原则高度。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意义,并不在于对近代哲学产生的认识论问题的推进和完美解决,而在于从根本上突破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框架,宣布了此种哲学的解体和终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是学界在研究马克思经典作家原始文本文献和反思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目前,该范式有两大代表性的研究重镇:一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为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文本研究学派”,至今经历了孙伯(矮)先生、张异宾教授和张亮、胡大平等中青年学者三个发展时期;另一个是以北京大学聂锦芳、王东等执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他们分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当然,这一研究范式目前尚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不高、大众化不足和学术梯队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西方古典思想来源问题,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史关系的研究,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却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点。本文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特别是《资本论》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西方古典思想背景是不可或缺的,亚里士多德是《资本论》最重要的古典思想来源。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吸收、改造与发展,为《资本论》在"古今对比"的视野中把握资本主义文明的基本特性与历史命运、建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点。《资本论》中经过改造与发展的亚里士多德思想,也进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汲取古希腊思想源泉,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域的重要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自然界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其深层次理论意蕴在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向。所以,要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具体内容,就必须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实质和内涵。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时候,在对感性世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到了从理论向现实转化的中介,这一中介就是实践。实践观点的确立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李成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比较、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出版专著《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实践·历史·自由——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追寻》《(德意志意识形态)研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青骊译本考》等5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理论文章8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或摘要转载39篇次。独作先后获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