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是国粹、是瑰宝。针灸是技术、也是艺术.变化无穷,奥妙丰富。针灸学源远流长,从古到今针灸医学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生生不息,为华夏文明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今天我们自问在世界上能占据霸主地位,至今依然保持着华夏神韵的古代技术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者有哪些?针灸学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针灸治疗疾病,可见针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亦为世界人民所尊首  相似文献   

2.
晨曦 《今日科苑》2015,(2):68-69
<正>中医是我国古代大夫治疗疾病的方法技术。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中医大家被大家熟知如: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被宣传的大多都是男的中医大家而事实上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的女中医家你知道吗?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宋代张小娘子张小娘子,北宋嘉祐年间民间女医师。传说有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临床治疗不甚理想,且病情易反复,已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该病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文章阐述了古代和现代中医对FD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上中医对FD的分型,重点从分型论治、经方治疗和专方专药等方面梳理了中医在临床治疗FD的进展情况,为中医治疗F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科学,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灿烂的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都在讲要发扬中医的特色,而中医的特色究竟表现在哪里7我认为中医的特色就表现在其浓厚的中国文化味。”这是于铁成教授的话.一位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医学精英,用他敏锐的眼睛.透析着中国千年来的中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数量越来越多。这种心血管病又叫做循环系统疾病。疾病主要发生在血管或者心脏上。可以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而引发这些病症的原因、发病过程还有治疗方法都很相似。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肖长生 《科教文汇》2009,(5):273-274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在世界雕塑史上,中国古代雕塑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意象造型为主的中国古代雕塑,特别注重其线条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对汉代雕塑线条的审美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国古代雕塑线条的特点。有意味的线条是中国古代雕塑同西方雕塑的主要区别之一。浪漫写意的汉代雕塑代表了我国雕塑史上写意的高峰,汉代雕塑的线条天然、粗犷、拙朴、灵动、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中国古代写意雕塑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7.
耳穴与健康     
刺激耳穴治疗疾病和保健,是2000多年来传统医学之一,它逐步深入人心,已传播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一、古代刺激耳穴治病和保健 耳穴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远在2000多年前就有刺激耳穴治病的记载,历代医书中亦有治疗各种疾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症逐渐演变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中国古代医书中没有专门记载"焦虑症"这一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的"惊病""脏躁""恐病"等相似。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了焦虑症的病因病机,综述了中医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0,(7)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近视特别是青少年近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积极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从全国及广东省青少年近视状况及防治工作出发,该研究提出了构建中医药立体化科学防控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医视力康复示范基地等多项政策和工作建议,旨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为全球防控治疗重大视力疾病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中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而我国作为中医的发源地,拥有发展中医药学的天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中医诊疗技术先进便捷、制药成本低廉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提出,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了解了中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人类古老的防治疾病方法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经验。时至今日,中医学仍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着贡献。由于中医学在防病冶病和抗衰延年方面有效,相对西医方法来讲更贴近自然,副作用少,简便经济,所以在当代中国仍具有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着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规西医治疗以利尿、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因其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远期疗效欠佳,且治疗费用较高,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而中医的辨证论治能有效地减少腹水或者缓解症状。文章将系统地回顾近年来关于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医辨证论治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提出目前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在世界各国可谓是首屈一指。然而中国水涝灾害的影响也同样是极为频繁。作为水力资源大国,如何控制水灾,使其更好的为人民,社会服务,自古以来就被勤劳的中国人民运用这各种智慧的方法处理着。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到现在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的应用在中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纵观几千年的水力制约,种种流传和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为我们现在的水利工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理论。而同样,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历史悠久,本文就对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做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有两位天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古代人民的美好想象和希望。而在现代.有了科技水平的强大支撑.这种美好想象已经变为现实。卫星遥感技术.就是现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的各个门类较多发源于《易经》思想的沃土,而中医药科学更是继承《易经》文化学术思想体系的皎皎者。中国古代的中医药先师大多是精通《易经》的易学大师,尤以经方学派先师对常用中医药物和方剂进行过系统的精湛的易卦程序推演。中医药学之所以经历了5000年的存在并永久不衰.也正是因为它赖存于《易经》的文化底蕴。在当代医学界.柯亨方先生据此对中医药学有着前车后辙般的预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接受,并开始在一些高校中得到实践。中医文化由于具备自然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色彩,包括中医的理论基础、诊断和治疗思想、哲学思想和人文特色、疾病概念以及对疾病的预后和防护。所有概念都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特质。将中医文化的内容纳入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学习与科学健康观相关的健康知识,增强体力,提高学习效率,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西医中的血液循环理论和中医的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只有血液循环通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也有助预防疾病,从中医学对饮食起居的认识和对疾病的治疗上看,其目的完全是围绕着人体生命的核心“气血”去解释如何为人祛病和使人延年益寿。只有祛除了疾病又把握了养生长寿的方法,使气血在体内循环通畅,才能使人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8.
韦程凡 《大众科技》2016,(10):49-50
风湿病是临床免疫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久治难愈。扶阳理论认为阳气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治疗、预防疾病的效果。文章对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做了简要分析,对风湿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园林艺术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园林艺术。这是其他国家古文化中不能达到的境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我国历史文明中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今天的园林艺术发展中,我们需要积极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优点,摒弃其中存在的缺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现主要对中国古代园林传统艺术的继承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代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主题。可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和有失偏颇的地方,比如只强调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以及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对于一些负面的历史资料却故意回避,这对于学生完整的理解我国的历史,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是有所影响的。现就将针对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问题做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