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在诗词文赋中反复吟唱"归去",却终生未曾真正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在谪居黄州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追求人生理想,完善自我人格的精神需求。而苏轼正是凭借这一时期的创作成就,成为宋代士大夫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5-48
苏轼词中各类意象丰富,"小舟"意象贯穿苏轼整个词作生涯,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苏轼写词之初至被贬黄州之前,小舟在苏词中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或是词中无足轻重的一种景物;黄州时期,"小舟"意象呈现出归隐的内涵,也代表了苏轼想要追求自由、安定生活的态度;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几经起落,"小舟"意象的内涵转而变成一种绝无屈服的精神,更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问: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系何官职,苏轼在黄州处境如何? 答: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被逮入狱.十二月释放,次年二月初抵贬地黄州.苏轼的正式官衔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水部员外郎为水部(工部第四司)副长官,检校有寄衔之意,非实授之官,团练副使系地方军中助理,但也只是挂名而已.  相似文献   

5.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在元丰五年(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漫游,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6.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相似文献   

7.
元丰三年(1080年),年近半百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痛苦的人生经历中苏轼不断思考。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融通,以及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让苏轼形成了淡泊、通达、恒久的人生观。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黄州系列作品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苏轼这一时期虽身处逆境却超然自适、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苏轼黄州诗中的《庄子》化用内涵丰富,寄予深厚。主要表现为人物化用、语词化用和寓言化用。苏轼黄州诗《庄子》化用蕴藏着道家生命观念,其中包括对《庄子》中生死问题、时命问题和养生问题的体悟。文中分析了黄州诗《庄子》化用的主要原因,这与苏轼自少年起在思想上一直倾向于《庄子》,以及其在黄州时期现实处境和由此造成的精神苦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放下     
一辆破旧的马车搭着苏轼赶赴黄州的路上。"咯吱",·车停了,苏轼缓步走下台阶。台阶后那个素壁残瓦的小公堂替换下鎏金的圣殿,成为他工作的地方,他不必每日升朝跪拜在天子脚下,但他的夙愿也随着那声"贬黄州"灰飞烟灭了。苏轼颤抖着身子上了公堂,他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苏轼的归乡词来研究苏轼的归乡情结。首先,苏轼的坎坷经历可分为五个时期:签判凤翔时期、通守杭州时期、密徐湖时期、贬居黄州时期、晚年时期。其中黄州时期为苏轼的归乡情结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形成的阶段。根据这五个时期的归乡词,总结出各个时期归乡情结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比展现出苏轼归乡情结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被贬黄州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他却能由凄苦孤独转为乐观旷达,其心路历程值得探究。本文从苏轼的黄州词作入手,深入分析了苏轼的心灵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3.
黄州贬谪是苏轼的孤独精神之旅,对苏轼的人格完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在黄州获得了人格的超越和艺术才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首次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初到黄州,自然悲凉,但自从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不仅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更加坚毅沉稳、超然豪放,更让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苏轼诞生于四川眉州,但黄州让苏轼浴火重生为苏东坡,黄州才是苏东坡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一生遭遇过两次重大挫折:中年时被贬黄州,晚年时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济世救民的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在黄州时他对于仕途感到过失意,但并未绝望,仍想东山再起,佛老思想是他这一时期用于排遣苦闷和自我安慰的有力工具;来到海南后,他则决意离开仕途,转而效慕陶渊明,而这时佛老思想则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状态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6.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历时近五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走进了社会底层,切身了解到平民生活,深切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他本人也很快被底层平民所接受。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大量诗词作品,是在充当平民百姓代言人,是为黄州底层劳动者写下的诗文,因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苛捐杂税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戕害。其作品具有浓烈的平民思想,亦尤具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轼遭贬后,为什么不归隐?在贬谪期间又以什么思想战胜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本文认为,感激皇恩,受唐宋时期"中隐"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是苏轼不归隐的原因.本文还从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出发,具体分析了孔子的"孔颜之乐"、庄子的"游世"思想以及禅宗的"随缘"思想使苏轼超脱了贬寓黄州、惠州和儋州的痛苦,使其人生境界上升到了天地精神的人生审美高度,从而建立起心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试对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体会其壮志难酬的慨叹。  相似文献   

19.
元丰二年(1079),官场和文坛的污水一齐向苏轼泼来,“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在落寞而壮阔的黄州,苏轼终于跨过他人生哲学的三重门,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生存背景、处世态度及其文论导向的形成,向世人昭示了庄子对苏轼谪居诗旷达简远的主体风格的促成: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为其谪居诗超迈淡泊的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苏轼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为其谪居诗以旷达简远的艺术形式,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