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中国公民的不文明行为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太大的改善。虽然倡导文明行为的宣传力度很大,但不文明行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仍是随处可见。仅仅依靠道德教化来改变人们的陋习似乎并不容易。2012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拟通过立法规范市民的文明行为,开了探索用法律的方式规范市民文明行为的先河。社会公德有没有必要法律化,在法理上有没有正当性,引起人们热议。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无论从立法的角度还是执法的角度来看,社会公德法律化都有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勒温"场论"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体要素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心理场的结果。游客在长城上刻画这种典型的不文明行为,也必然与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立足"刻画是一种表达"的观点,研究发现:当个体需求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不和谐,游客对长城意义的认知并不完整时,便产生了刻画意义超越保护意义的心理场,从而依存情感原则以不文明行为呈现于公众面前,所以"心理场"意义失衡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入探究游客的表达诉求和旅游环境,发挥游客个体要素能动性和环境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力,构筑参与型组织管理形态使不文明行为得到消解,必将为开发和保护旅游景观资源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纷纷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之小,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高密度的人流、大量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以及经营管理开发上的短视化行为,已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从而损坏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魅力,破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环境,不断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使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禀赋、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行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也考虑到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旅游业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持。本文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意识、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秋水 《百科知识》2010,(14):8-9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和理念,二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三是基本技能。这些内容一共有66条,简称"健康素养66条"。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8,(9):54-58
今年初,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明确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分为三部分,即基本知识和理念共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共34条,健康基本技能共7条。  相似文献   

7.
陈燕 《科教文汇》2012,(29):67-6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家长的教育需求,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公民素养提升活动:提升文明素养的礼仪家教活动;加强音乐素养的小提琴活动:培养科学素养的亲子科技制作活动:增强身体素养的小公民健身节活动:丰富文化素养的国学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8.
于晓斐 《科技广场》2006,(3):119-121
科普常识是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不同年龄段角度对中国公民在当前科技动态的了解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对当前科技动态了解的总体水平比较高;(2)各年龄段公民对当前科技动态的了解水平具有不均衡性;(3)青少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公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水平具有个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科普常识是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不同年龄段角度对中国公民在当前科技动态的了解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对当前科技动态了解的总体水平比较高;(2)各年龄段公民对当前科技动态的了解水平具有不均衡性;(3)青少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公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水平具有个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公民行为是维护企业运行、提升运转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的文献还未能深入探讨中国情景下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组织公民行为这一课题.本文以中国企业的员工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工作自主权对激发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个体当责感和与组织联系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应该首先提升员工个体的当责感和其与组织的联系,单独提高工作自主权难以真正激发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09,(3):79-79
一、主办单位: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二、支持单位: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三、承办单位:《科学生活》杂志四、主题:健康·环保五、内容:作品以"健康·环保"为主题,反映以人为本,倡导科学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批评不科学不文明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2.
高雁玲 《科技风》2013,(12):220-221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与每个社会公民息息相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公民要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共同奏响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09,(3):78-78
一、主办单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二、支持单位: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三、承办单位:《科学生活》杂志四、主题:健康环保五、内容:作品以"键康·环保"为主题,反映以人为本,倡导科学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批评不科学不文明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创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科学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旅游和旅游科学的发展均方兴未艾,世界和中国旅游发展的迅猛与旅游科学研究滞后已构成矛盾,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旅游研究范围狭隘,层次低下,理论匮乏与我国旅游发展的片面性、短视性、盲目性密切相关。建设我国旅游科学应从旅游的客观性质、快速发展和空间差异出发,遵循全面性、超前性、区域性原则。在我国,应建立旅游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旅游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旅游基础科学研究与教育机构,突出中国旅游科学的特色。新世纪的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经济环节、公民义务和权利、世界和平和国家统一的纽带,创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科学学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储昭奇  刘美足 《科教文汇》2012,(12):17-17,100
当下的教育应该强化公民的理性意识,坚持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相守灵魂,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相济社会,用行动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重构中国的道德与伦理秩序,躬行合格公民的底线行为,追求积极公民的崇高境界,完成向组织公民行为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中三角区域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应合理地发展旅游产业,进而发挥出旅游的全域引领作用,助推中三角一体化的尽快完成。首先要完成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生态文明整合,在此基础上才能摸清旅游产业的家底,完成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进而创建好中三角旅游品牌,实现中三角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有赖于社会道德的整体提高,更有赖于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将科学的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对我国游客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除了要进行教育、宣传和引导,还要制定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这不光是国家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管理措施予以改变,更需要游客自身、景区景点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共同努力,还要制定出一整套的,全面的强硬法制手段来规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从此,公民科学素质概念正式进入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为国家行为和社会行动,我国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第一个中长期规划,这一天,离这个行动计划开始酝酿已有将近7个年头。  相似文献   

20.
王丽平  于志川 《预测》2012,31(3):24-29
鉴于已有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影响研究在特殊情境与员工中适用有限,现根据员工与企业的社会交换动态过程,引入后悔这一中介变量,解释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以知识型员工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后悔在心理契约破坏影响除组织认同的其他组织公民行为四个维度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根据实证结果,解释了特殊情境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扩充了现有对心理契约破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为管理者改进组织公民行为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