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职业承诺、专业成长动机和职业规划动机对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问题》2001,(3):63-63
最近 ,本刊记者获悉华东师范大学将从 2 0 0 1年起开展中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 历史专业方向 )工作。为此 ,记者 (以下简称“记”)走访了华东师大历史系的有关负责同志 (以下简称“历”)。记 :据悉 ,华东师大今年将招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 ,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工作的背景和设置“教育硕士学位”的意义。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从 1 997年起设置并开始试办的 ,这是以特定教师教育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国家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和 2 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 ,目的在于对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本文提出成功开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充分认识开展教育硕士工作对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②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保证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广泛宣传,严格把关,质量第一,是开展教育硕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动机。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求学动机主要有四种,即职业规划动机、专业成长动机、外因影响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其中专业成长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两个主导性求学动机。  相似文献   

5.
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施,笔者在98级、99级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中进行了问卷式调查.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机制是做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通过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招收非在职本科生攻读教育硕士、推荐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政策举措,200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单纯地面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逐步开始形成面向在职和非在职人员两大类型发展的格局。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  相似文献   

7.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2773名,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参考》2014,(1):79-7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支持特岗教师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教育部决定2013年继续组织开展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8,(6):F000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校教育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开始招收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2773名,已有1635名毕业生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①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地位与形象的提高 ,要靠加强宣传、增进认识和教育硕士的自身努力来实现 ;②如何合理设置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比重 ,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把教育学门类的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衡量尺度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解决工学矛盾的出路在于解决在工作岗位上如何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 ;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从制度设计、模式构建方面探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针对中职教师其理论内涵、制度实施、培养模式等构建在职攻读硕士的专门学位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院校高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找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科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教育硕士的求学动机。研究发现:教育硕士的求学动机主要有四种,即职业规划动机、专业成长动机、外因影响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其中专业成长动机和竞争需要动机是当前我国教育硕士的两个主导性求学动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开办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 ,并取得了预期的培养效果。本研究以 737名教育硕士为调查对象 ,系统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至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已有二十六年。1996年教育部批准16所高校为试点单位,1997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人数仅为97人,主要为在职高中教师。2009年开始招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2011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实施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年又开始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经过26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6.
《湖北教育》2010,(7):48-48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简称《就业办法》),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办法》),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起,国家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本文基于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梳理了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和发展的历程,提炼了"双证"非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原则,设计了符合非全日艺术硕士培养特点和要求的培养方案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彭璐 《安徽教育》2009,(9):20-20
<正>本刊讯日前,经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2009年安徽考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生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已圆满结束。共有6163名考生报考15个类别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以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考人数比2008年增长21.5%(2008年安徽考区报考人数为4840人),显示了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升温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中职硕士”:现状、构想与实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职硕士”是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而设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型学位,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属于目前专业学位教育范畴。我国目前的中职硕士培养尚存在生源差异较大等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经验,设立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即“职业技术教育硕士”。  相似文献   

20.
在职攻读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自开办以来已逐步形成了培养单位的全国性布局和比较完备的一般性政策与管理制度,招录管理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报考条件、录取、招生限额及其分配标准、录取结果排序管理、毕业资格确认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具体问题,应在宏观政策的统筹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调控和行业性评估的作用,给予办学单位更多办学自主权,建立全日制和在职攻读分类指导与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