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的巧妙结合,声乐中教学中的声音与语言的相结合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音和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再动听的歌声也难以构成美妙的意境;若无声音,再优雅的语言也无视枯燥无味的,因此在声乐艺术训练中,要将声音和语言有效的结合,通过优美的歌声将音乐化的文学语言形象的塑造出完美的意境,加强学生的发声训练以及语言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是一种利用声音、形体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的运用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音乐的声调、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表演者应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声乐表演过程,达到情声合一的状态,完整地表达作品。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的分析,阐述了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期待与声音艺术、形体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声乐表演者在表演中以其独特的声音发出连续悦耳有节奏的声音,能够带给人听觉上的盛宴。艺术素养的结合能够在表演中为声乐表演增光添彩,要如何培养声乐与艺术素养的结合,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声乐表演中艺术素养的运用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声情并茂”是声乐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大多是在发音方面问题多,应把重点放在训练掌握发声方法与技巧上,待有了一定的声音基础,再谈情感表现也不迟。把“声”与“情”割裂开来,这实际上偏离了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有悖于音乐教学的目的。   表情性是音乐最本质的艺术属性之一。如果把节奏比作音乐的“骨骼”,把旋律比作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则是音乐的“灵魂”。声乐演唱如失去了“灵魂”,则技巧表现就无意义。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历来强调…  相似文献   

5.
吴越 《时代教育》2010,(3):107-108
任何一种发展成熟的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往往是多种艺术形式以各自不同的比例烘托出来的。音乐与诗词的结合就说明了多种艺术形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本文从诗词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演唱时声音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使我们在演唱时对古诗词声乐作品的风格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对此类声乐作品演唱时有一定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刘娟 《甘肃教育》2008,(5):53-53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的功能。它通过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变化的节奏、扣人心弦的速度、线条明确的旋律以及色彩多样的音色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视唱练耳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犹如画家的眼睛。"德国音乐教育家米切尔如此比喻视唱练耳的重要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的艺术享受,所有音乐都是通过耳朵传到大脑的,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要以视唱练耳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确实,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声音条件和演唱方法外,主要的是音乐表现。实践证明,只有技术掌握得好,再加上良好的音乐表现,才能感动观众,打动评委。因此,我们平时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在声乐的艺术创造上,把声乐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紧扣强化中师生声乐演唱情感表现力的主要目的,分析情感表现力缺乏的产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使演唱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的探索与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歌唱艺术是一门歌唱和舞台表现力完美结合的艺术学科。歌唱不仅是听觉艺术,同样也是视觉艺术。在舞台上表演歌唱艺术,不仅要有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成熟的演唱技巧,还要有直击心灵的艺术表现,优雅大方的歌唱风格和婉转动人的表演技巧。让这几个方面与歌唱完美融合,更加一步的强化了歌唱艺术的表现力,这样才能用歌声去感染观众。  相似文献   

10.
·1·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自的表现手段与创造方法。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就声乐来说,它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所以,声乐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在声乐艺术中,音乐的音调本身固然具有一定的表情因素,人们的情绪随着音乐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而产生共鸣,但人们之所以在各种形式的声乐作品中具体领会了作者所表达的形象、情节、思想不能不说是由于语言作用的结果。因为“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通过语言或语言所展示的概念、形象,使人们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和细微复杂的思想,并使音乐形象所显现的声音内容以及与内容相应的伞部联想领域更明确起来。它不仅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形象的思维,并同时通过语言去影响听众。  相似文献   

11.
井源源 《文教资料》2010,(7):104-105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学科,其教学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孔空声乐练习曲》就是在声乐基础学习过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本教材,也是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技术教学过程中艺术指导性发挥的典范之作。它除了在基础声乐技能培训方面具有多样性与完整性的优点外,最突出的特点则是在钢琴伴奏的写作与配合方面。而正是这一特点,赋予这本教材许多其它声乐练习曲所没有的研究意义与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声乐教学的几点看法梁瑛1.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声乐教学的基础音乐听觉能力是指对音准、音色、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曲式等音乐的各种因素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声乐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学生...  相似文献   

13.
周燕 《成人教育》2007,(4):87-89
诗与音乐都和声音有关,二者常被拿来类比。然而,无论诗与音乐如何相通,如何在声律、节奏等方面有共性,但它们本质上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音乐长于抒情,诗则长于记事。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音乐以鲜明的抒情性对诗的发展起到了先导和推动作用。诗向音乐的学习并非仅在于形式的模仿,更有意义的是对其内在音乐精神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声乐语音是在说话语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又不完全相同。说话的语音是自然发音,因而是短促的,音位较低,字头字腹字尾划分不大明显,而声乐的语音则要随着旋律的起伏有舒有紧。因此,声乐的语音比说话的语音要更清楚、更完美,在声音的强弱上、音色的变化上都需要有夸张。我们既反对从声音到声音的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形式,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声乐艺术,都是建立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语言是声乐的精神部分,声音则是表达语言的手段,而艺术化的美丽的声音本身也包含了很高的文化意识。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能够将声乐艺术语言准确运用到演唱中并和情感完美结合就是完美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门特殊学科 ,长期以来 ,声乐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训练方法。我们认为 ,声乐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声音与气息、喉头相对稳定与调整变化、声音靠前与靠后、声与情的辩证关系 ,这也是搞好声乐教学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申克理论是 2 0世纪一种重要的音乐分析方法 ,试图从探索申克理论对古典音乐演奏的影响 ,重点强调出音高造型表现要服从于内在和声音级线条的潜在影响 ,演奏中的“音准备”及演奏中节奏、节拍的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艺术的大家族中,民族声乐是极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拟从民族声乐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一、歌唱的语言歌唱中的语言即歌词,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中语言的处理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美的声音要透过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表达,清晰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要通过优美的声音来润色和传达,音乐能使语言升华,语言能使音乐深化。强调歌唱中的语言问题,首先要强调吐字、咬字,掌握了吐字、咬字的技巧,才能将语言艺术话、音乐化。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方言不同,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9.
视唱是学习各种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也是各种音乐院校训练学生识谱和听觉的一门基础课。视唱可使学习者对音的高度、节奏、表情都有一个较精确的概念认识和把握,其要求是把正确的高度观念和视觉的空间感觉相结合。可见,视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技能,是积累音乐语言和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试唱水平呢?一、利用熟悉旋律,进行音阶训练旋律就是音与不同节奏的综合排列。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音名、唱名等基本乐理知识后,首先要进行音阶训练。调式中的个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成才之路》2009,(5):62-63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力度,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管弦乐法等等。视唱练耳课作为各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牢固地掌握音乐中的这些主要因素.同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实践证明,视唱练耳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发展音乐视听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