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本”与“经本”博弈——素质教育何以步履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华 《教育导刊》2007,(12):12-14
素质教育彰显“人本位”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对人的人文关怀;应试教育则反映中国现时“经济本位”的实际需要.适应了现代化先行国家自19世纪初以来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理想追求与应试教育的现实适应性二者之间,存在跨越世纪的发展鸿沟。这种鸿沟,导致在“人本”与“经本”的博弈中,应试教育占有明显的阶段性优势,加之素质教育自身存在着先天和后的缺陷,从而使素质教育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周永平 《教学与管理》2007,(12):102-103
在历经二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后,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我国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同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新理念正在逐步贯彻到学校体育中去。在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将继续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场素质教育校长论坛,在与校长们的交流中,有校长表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策略为“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两手抓”意为一手抓“应试教育”,一手抓“应素质教育”(即应付素质教育);“两促进”是既促进“应试教育”,又促进素质教育;“两不误”是一方面不误“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一种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个性性以及创造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对立又统一。在育人的指导思想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政府做出政策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李宁 《农村教育》2005,(6):34-35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来,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文章可谓是铺天盖地.确实也有不少就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深入地阐述.笔者就自身的理解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总得来说就是:应试教育不能全盘否定.但原有的模式一定要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广大数学教师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实现教育的这一重大转变,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大胆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智、  相似文献   

9.
本具体分析了“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家长对考试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同时深刻分析了“应试教育”的危害。通过比较分析,论指出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初稿素质教育,也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回顾近几年我校初中数学总复习工作,应当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因此先就如何全面开展总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时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似乎已铁定成了一对“亲密敌人”。说它们是敌人,是因为许多人总认为,只要有“应试教育”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而一提“素质教育”就得马上把“应试教育”踢开,永远别让它回来。说它们亲密,是因为人们一谈“应试教育”就必然提及“素质教育”,而一谈“素质教育”又绕不开“应试教育”,二者亲密得如同连体婴儿,相互都不愿连着,却暂时还分不开,可又必须得分开,分开了,又依然是同母手足,对立中有着统一。目前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似乎更像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要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们结合具体实际,在“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和确立工作重点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差异高天顺针对原来“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这种提法、这种导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素质教育”,这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教改课题。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借用“PK”这个随“超女”红透大江南北的“猛词”来谈论教育,已不再新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对冤家“PK”了20多年至今不分胜负。“应试教育”虽然骂声不断,但却人气指数居高不下,大有冲入决赛、折桂夺冠之势。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祟。  相似文献   

15.
论"减负"     
中小学的“减负”工作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是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文章拟从原因探析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就“减负”工作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应试教育”日益成为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严重障碍;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教育模式的转变,探讨了素质教育概念的涵义,阐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本质特征,从“应试教育”诸多弊端的分析中,得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呈现出“应试教育”的特征,即便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势背景下似乎也难以逆转,这当中有礼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从学校教育自身的角度看,除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外,现代学校制度设计和教学具体安排中的伦理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和通识教育 ,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面向全体学员的个性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对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本文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原则 ,创建了学员学习的认知、理解、评价、创造的“四目标”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具体分析了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家长对考试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同时深刻分析了“应试教育”的危害。通过比较分析,论文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也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从而使得我国的教育模式应从根本上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