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世纪的展望与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人们不禁要问,新世纪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如何?高等教育又将如何随之发展?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新世纪的社会发展 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将蕴含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21世纪的人类社会必将更加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2.
袁延生 《文教资料》2007,(14):36-38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电大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大实践教育现代化的意义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乃至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各类人才,就必须发展和运用以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不仅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而且是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它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进行教育创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教育深化和发展的目标所在。它符合时代发展的脉络与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教育创新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创新是新世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当今时代,随…  相似文献   

5.
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也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蓬勃发展也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探索社会实践教育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从融合、分离到重新融合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历史地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大学同样出现融合到分离再到逐步融合的过程。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时代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 ,在现代大学中人文教育何以融合 ,如何实现融合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世纪之交 ,由汪永铨教授主编的《面向 2 1世纪我的教育观》高等教育卷面世了 ,这是一本值得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及关心高等教育的人们一读的好书。依我所见 ,此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是立题新颖且具有理论与实际价值。在此新世纪到来的时刻 ,人类正在加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国家的振兴与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越来越有赖于教育 ,特别是出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和创新性成果的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教育家与各界人士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规模与效益 ,而高等教育能否…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范学校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从加强地理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地理环境教育的活动性等方面进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环境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当代师范生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实现未来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切实加强师范学校的环境教育,这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新世纪师范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加强师范学校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从加强地理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地理环境教育的活动性等方面进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环境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当代师范生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实现未来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切实加强师范学校的环境教育,这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新世纪师范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地思考时代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特点,树立时代教育质量观念,寻找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测机制和手段,是新形势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的视角,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身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内容上看,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从教育方式上看,需要全方位综合展开,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从教育进路上看,需要协调配合、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类知识发展史的回顾 在人类认识发生的初期,由于受原始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活动范围及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还不能把自然界和社会的众多事物和变化过程作为自己独立的认识对象,即使到了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诸王国时期,知识传统和认识成果主要以经验性传统和幻想性知识的形式存在着.在进入了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精神生活的认识不再以经验传统和幻想知识的形式存在,而表现为哲学认识的形式.哲学认识形式的产生标志人类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水平的飞跃,成为产生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史前提.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先导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国内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论述了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发挥教育先导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荟萃全国优秀教育期刊中小学学校及教师必备江西九州文化教育专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优秀期刊发行,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领域优秀的期刊,致力于服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育研究者与学校管理者,提供最新教育理念,展示最新教改教研成果,反映最新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中的热点和动态,为教学与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也是名师名校展示风采的窗口。管理综合类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小学教育教育学中小学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梳理了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提出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应同时并存,协调发展。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目标,讨论了研究型大学作为实施精英教育的首要选择的原因,并从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构建精英教育体系、实施精英教育战略三方面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在互联网上,各种思想都可以跨国交流,良莠混杂的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信息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第二,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所造成的网上信息泛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8.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从人类开始有教育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两极就一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一体化、分化、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史看,大致经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代五个典型阶段.直到19世纪末,人文教育始终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绝对优势,这既与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有关,也与教育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因终身学习国际教育思潮和员工在职进修、回归教育以及专业补习等需要,台湾成人技职教育近年来有更广泛的发展,并且将先进的网络技术,普遍用于成人技职教育上来。 台湾成人技职教育可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并且各有特色,收费低廉,一般员工都能做到"各取所需",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或专业能力。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台湾社会,谋求相对稳定的职业和优厚的工薪待遇,学习、进修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谈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灵魂。作者分析了推动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制约创新教育的因素与环境、创新与创新教育的特征,指出了创新教育研究与探索的基本内容。同时指出,创新教育依赖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