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对汉语方位词"上""下"进行考察,它们在形式上呈对称分布,但在原型义、隐喻义及使用频率与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英汉"UP-DOWN"/"上-下"空间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对垂直空间隐喻从源域到状态、数量、时间、社会等级等目标域的投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隐喻范围和意义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源于人类认知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差异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我们语言中的许多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及其隐喻性扩展。"UP-DOWN"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表达"上—下"这一位置概念,还可以表达一些抽象概念,如:状态、数量、社会地位甚至是道德规范。对"UP-DOWN"意象图式隐喻意义的研究不仅在认知语言学方面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UP-DOWN意象图式的隐喻意义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量地扩展自己的词汇认知范围。  相似文献   

6.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本文很据"上/下"在作方位词、动作动词以及趋向动词时表现出来的不对称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投射理论以及标记理论对其进行阐释,探讨其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上下"和"左右"这两个词分别由方位词"上、下"和"左、右"组合而成,在基本意义上两者截然不同.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有时可以通用,存在着意义上的交叉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这是它们表示不同的空间方位概念及各自包含的不同概念隐喻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它们基本意义着手,分析它们各自的隐喻意义及其经验基础,从而揭示两者语义上的相同与相悖原因.  相似文献   

8.
莫嘉琳 《海外英语》2012,(18):232-235
近年来,研究者不单从建构隐喻理论及阐释隐喻现象等角度研究隐喻,"使用中的隐喻"成为了隐喻研究的新热点,隐喻研究的应用趋势日臻明显。《正视使用中的隐喻——应用语言学视角》一书剖析了应用性隐喻的实质,主要从语料库、语言教育和职业发展这三个切入点分析了应用性隐喻,展示了国外隐喻应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此外,书中相当多研究采用了"叙事研究"、"定位理论"、"现象阐释"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能给国内隐喻研究带来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UP和DOW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它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UP和DOWN都是意象图式概念,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于陆标的运动或位置.从UP和DOWN的隐喻拓展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称为"上",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下".空间隐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体现了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冯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7-119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类重要思维方式的隐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上/下”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文章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在……上/下”结构中,通过对它们在聪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时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上下”和“左右”这两个词分别由方位词“上、下”和“左、右”组合而成,在基本意义上两者截然不同。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有时可以通用,存在着意义上的交叉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这是它们表示不同的空间方位概念及各自包含的不同概念隐喻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它们基本意义着手,分析它们各自的隐喻意义及其经验基础,从而揭示两者语义上的相同与相悖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投射到的上述域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特别是时间域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准确把握这些异同,特别是时间隐喻的差异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两族人民在空间隐喻下对"前"与"后"的时间隐喻拓展之差异,提高驾驭"前"和"后"的时间隐喻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和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52):28-2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只是语言的装饰,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近期的语言学家打破了这种局限,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展开研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看待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田婧 《现代语文》2010,(5):48-49
"上"和"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等意义。而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两者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在"上""下"作为方位名词时出现在介宾词组末尾的这一小类情况,即放在"在……上/下"结构中,着重分析它们在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分析维语的"里/外、上/下、长/短、大/小、深/浅以及部分后置词"在"时间、范围、数量和状态"等目标域中的表达形式和隐喻意义。研究表明,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较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以马喻人,且都源于"人是动物"这一母隐喻命题。本文首先介绍black horse,dark horse以及"黑马"各自的构成方式及意义,并援引BNC和CCL语料库进行例证。然后从认知隐喻的视角绘制出"人是马"这一概念隐喻的意象图式,进而探索"黑马"一词的隐喻认知映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召唤结构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它改变了读者、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召唤结构进入实践领域促发了阅读教学在文本观、解读观、教学观上的重大转向。召唤结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生成了三重"隐喻":"底片""图例"与"痕迹"。三重"隐喻"反映了召唤结构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变异和具体化的过程,也揭示了文学理论进入文学作品教学实践后可能遭遇隐性的"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文章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中相应的空间方位词“上、下”,对其隐喻拓展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给他们带来困惑的非方位意义的方位词多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培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2-153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其实质在于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标题中隐喻的运用。本文将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及功能层面,以CRI国际在线"环球媒体连连看"栏目为例,在认知隐喻框架下,对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以及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