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诗英译     
白目、Vl夜继桥张枫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Staying for a Night by the Maple Bridge Zhang JiThe moon begins to set;birds sing in tlie frost了skv,Fishing lights shine on maples,sadly 1 lie without sleep.outside Gusu Town stands tlie Hanshan TemPle.The bell sounds greet me during the still night。 (Translated by wang Zhenguo)About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ema枫桥夜泊,,:The whole Poem Presents that theautlior 15 out of spirits,And it 15written with …  相似文献   

2.
话唐诗英译     
本文从如何保持原诗作的意境美、韵律美和形态美三个方面对几首唐诗英译的不同译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以此探索并欣赏英译古诗的佳境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唐诗英译过程中,不少海内外汉学家和翻译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相对应格局中,海外汉学家和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居于上位,他们在熟悉的空间里从事翻译,唐诗译文的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国内译文,但有的译文受到了国内译者的批评.国内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尽管处于下位,但却立足于翻译的三美标准,在翻译数量上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国唐诗英译经历了百年历史,译来自是认知结构不同的两个主要群体,即以英语为母语译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译群体。由于他们的主客体对应格局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定势,无意识地规范和制约本群体成员的具体翻译活动。译凭着类似本能的化修养,以符合本群体的化规范情况下选择原诗、翻译方式,并根据本群体的化规范来指正另一种群体的译。然而,这两种群体从不同侧面为唐诗的翻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语系,汉语又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特征,唐诗英译时必须注意汉语的简隽、含蓄特点、字词组合的随意性、句子成分的大量省略等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4):121-122,13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唐诗英译出了对照版本,其中不乏佳译.然而,作为一种美学欣赏,我们在以中国读者的身份去读英译汉诗时,除感谢译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外,却总感到有一丝憾意:原诗中的神韵并没有完全传达出来.本文结合实例对唐诗英译作品出现的意境传达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少数学者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英译的不同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既对汉诗及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又对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的双重比较并不多见。以唐诗《春晓》的原文与译文及不同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尝试从系统功能的及物性角度进行汉诗原文与译文以及不同译本之间的双重比较,来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诗英译中进行双重比较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迄今尚无人注意的现象,即在早期英国唐诗英译实践中,存在夸大原诗阴性特质,从而使唐诗英译文本呈现为“阴性化”(femininization)的倾向。这一倾向表现为在选择译介对象时,回避歌颂战争、抒发豪情等类型的篇章;以及在译介过程中通过特定策略弱化原诗的阳性特征。译介唐诗时的阴性化倾向,是要凸显出阴性的东方/中国与阳性的西方/英国之间的对比,从而理顺大英帝国“君主”与东方“臣民”之间的文化关系。或许译者并无贬抑中国的本意,但其翻译策略仍受到无形的操控,在其译作中不自觉地遵循了阳性英国和阴性中国之间的二元对立逻辑。  相似文献   

12.
13.
唐诗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唐诗英译也有百年历史。本文比较研究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翻译,表明在唐诗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唐诗的意美是译诗三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对如何才能达到意美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16.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古典格律诗英译的等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营  张换成 《培训与研究》2007,24(3):123-125,130
等值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关于等值概念本身以及能否达到、如何做到等值,翻译界并无定论。针对诗歌翻译的等值,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被认为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以许先生的原则为基础,结合一些经典格律诗的翻译实例,试图在意境(意)、韵律(音)、选词与修辞(形)三个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格律诗英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在韵律,选词与修辞,意境三个层面上分析和探讨格律诗翻译中的等值问题。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领域的一座宝库。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它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符际翻译是利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的一种翻译方法。唐诗的以景抒情、借景言志的特征使宜于描写静物的画成为诗歌翻译的辅助手段。文章从符际翻译视角出发,论证了画这种图形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一种阐释诗歌的翻译手段。它不仅为译者拓展了思维,而且绕过了语言和文化的藩篱,挣脱了原语言对翻译的种种束缚,给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翻译空间。  相似文献   

20.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唐诗接受史研究应当以唐诗经典为中心,通过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让唐诗的风神情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