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已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收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效。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细细思来,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这一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是这样几个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并不断结合学生的诉求及个性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改善教学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研究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语文是“学”出来的。“教”的语文是死的,“学”的语文是活的,语文教学本该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理应是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因而——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一言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建构。一、 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在“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语文学习的主权无疑紧攥在教师…  相似文献   

4.
王贤伟 《读写月报》2023,(12):22-2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1],这为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定好了行动路线,提供了实施策略。本文将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基于ADDIE模型,  相似文献   

5.
费新国 《小学生》2010,(3):52-53
《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决定了开设语文延伸型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好语文延伸型课程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研组、备课组要增强整合力,同时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把握学情、适度、把握拓展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指人文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意即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人文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语文实践活动。可见,在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不能绕开课文,将任务悬置起来,而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深入到课文内部去,根据课文及本课在本单元中的教学目标,选择并确定教学内容,让任务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也就是课文内在地决定了任务的逻辑结构,并为实现在语文实践上的深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语文》(以下简称新课程)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又属于生动、形象的课目,因此,教师要利用新课程教材的优势,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将使教师事半功倍,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更要从小做起。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将这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而如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则是广大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一般认识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二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者的一生;三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认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等结合起来;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了近十年语文,一课一课茫然学过去,干的是聚沙成塔的乏味工作。处于知识的吸纳积累这一最基本的层面上。他们的大脑与心灵被一座又一座语文知识的峰峦隔得那般遥远。感觉是枯燥、厌倦、缺乏挑战性。这种被动学习的弊端最终将造成低效率的学习和厌学。造成被动学习语文的原因很多,如教师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满堂灌,教师被应试教育所禁锢。折断了语文想像的翅膀,很是可悲。真正学语文的境界应该是学生能主动将要积累的知识逐渐内化成如自己手臂一样能够驱使自如的工具。靠生活和学习不断积聚培养出来的对语境的感知力将一篇文章读透。  相似文献   

15.
项目化学习是实行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要成为“学习设计师”,以真实的驱动任务,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经历有意义的语文学习,并生成真实的学习成果。本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群,提出了6个有借鉴价值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要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解读,明确单元教学的大主题和重点目标;要根据单元选文和语文要素,确定KUD目标;要结合单元文本和习作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置核心学习任务;要根据核心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子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同时要对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评价。这样教学,能充分发挥单元文本的整体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考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在思想认识上要重新定位,使语文考试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在卷面设计上,卷面材料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考试过程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考试成绩的描述应呈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论述为语文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孩子求知欲,开启孩子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想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学习要生活化,要指导学生多途径、多形式地学习语文,特别要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来学习.如果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那么他的语文学习机会也就多,成效也将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怎样给学生上好第一节语文课呢?有些老师喜欢先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我姓什么,叫什么,今后的一学期里,就由我教大家语文等等,然后就开始第一篇课文的教学。也有些老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向学生提出一系列今后学习语文的要求。这样的做法到底好还是不好呢?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第一节甚至包括第二节、第三节语文课,不宜马上讲授课文,也不宜马上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学习语文的要求,而是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只要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了,学生就会“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