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基层岗位自身的公益性,还是我国当前社会职业趋高级化过程中凸显到基层就业的公益特征,都折射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具有阶段性公益意义的举措.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时,要重视这个阶段性公益特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基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
就业政策亟待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给广大高校毕业生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受聘科研项目单位是就业新路子,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如何将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哪些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紧迫之声连发中国能否破解就业难题?日前,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  相似文献   

3.
蒋承  李笑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2):47-56,188,189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政策内容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文章通过对1949-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文本的挖掘,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的变迁历经了政策孕育期、起步探索期、规范建设期和继承完善期四个阶段,遵循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基层人才需要的需求逻辑、主要发挥政府作用的推动逻辑和增强政策内容具体性的执行逻辑.虽历经多次变迁,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时筛选培养内容尚需进一步丰富,政策资源供给及宣传多方协同仍有提升空间,政策执行绩效监控评估尚需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文章提出优化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遴选标准与培养方案,倡导政、企、校、媒多方协同参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 目,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绩效监督评估机制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5.
本刊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政策主要内容有:(1)明确提出了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即确保到2004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2003年的同期水平。(2)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4年7月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就业、创业政策对于推动就业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采取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政策.政策在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基层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并逐步升温;二是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大,自主创业人员逐步增多;三是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就业创业其他辅助政策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一环境一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可分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政策、面向自由职业者等青年失业者的政策以及有关培养青年职业意识的政策等。其政策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具有动态性、针对性;中央和地方在政策落实方面相互协调和合理分工;相关财政投入和补助金制度较为完善等方面。日本的经验可为我国在政府领导责任以及中央、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分工和就业相关财政投入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新的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指出:从长远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结构性的就业困难;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工作;三是学校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拓宽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四是社会要给予大力支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为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代偿”政策旨在鼓励大学生投身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建设,大学生响应该政策的影响因素颇多.通过对Z大学2011届毕业生响应该政策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响应代偿政策赴中西部基层就业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毕业生响应该项政策与“期满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服务范围、代偿额度、丰富的基层岗位”呈显著正相关,与“基层服务年限”呈显著负相关;与“基层岗位条件、家人支持与否、学生性别差异”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和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高校毕业生作为准公共产品,决定了政府要承担宏观调控的责任。具体政策:制定以促进就业为首要任务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设和完善就业法律和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央政府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市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然而,从北京市执行该文件的过程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一项内容相对执行得更为彻底,体现出了中央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的特点。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有其自身缘由和内在逻辑,是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辨证统一,也反映了政策执行的本土化自主创新内涵。  相似文献   

13.
政策     
《教育》2006,(2)
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5年12月8日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作为2006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即确保到2004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2003年的同期水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4年7月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加大对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支持力度。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强化成才择业教育、完善职业发展指导、拓宽就业服务渠道、提供政策激励保障等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2004年学校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26%。今年已有200多名毕业生与基层和西部地区单位签约。学校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成立由校长任主任、有关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工作委员会,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学院领导担任名誉班主任”制度和“院长接待日”制度。实行“就业工作导师负责制”,部分学院成立“公共关系办公室”,由导师、工作人员负责加强与校友和企业…  相似文献   

16.
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回顾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央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省级政府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毕业生就业政策框架基本确立,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环境更加宽松;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取得进展,政府在对市场的宏观引导、调控和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了到基层、到西部去的主旋律;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进一步完善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政策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对待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当前毕业生对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加强就业立法等政策的态度不一。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仍然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锻炼青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了引导毕业生树立“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择业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切实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制定奖励措施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一、加强教育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向全体毕业生发出“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倡议,在全校形成了面向西…  相似文献   

19.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建设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阵地,积极引导其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政策宣传,在人才培养方案方式和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做好教育和培养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到基层就业架通桥梁。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全面提出基层就业的项目计划,包括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基层见习项目、选调生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等。十年来,由这些项目所代表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