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几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  相似文献   

2.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儿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自己究竟养的是哪一种蝌蚪,使学生们对两种蝌蚪不再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3.
七色镜     
蝌蚪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蟾蜍的蝌蚪呈黑色,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蝌蚪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相似文献   

4.
<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大家都知道青蛙有四条腿,可当青蛙还是蝌蚪的时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的。为什么青蛙是先长后腿,而不是先长前腿呢?青蛙的幼体是蝌蚪。早期的蝌蚪长得很像小鱼,不过它们没有像小鱼一样的鳍,所以蝌蚪只能依靠左右摇摆尾巴来游泳。随着蝌蚪不断长大,单靠尾巴游泳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蝌蚪就会从尾骨两侧长出两条后  相似文献   

5.
小青蛙一生下来就是一只小青蛙,是的,他是一只小青蛙,而不是一只蝌蚪。他一生下来就能上岸了,就能吐舌头捉虫子吃,可是,虽然他是一只小青蛙,但体型还是和其他蝌蚪兄弟们一般大。也就是说虫子和他一般大。说实话,他的妈妈不喜欢他,觉得他是异类。所以青蛙妈妈是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1.训练孩子在水中的躲闪力、追逐力,提高全身协调的能力,促进听觉神经的发展。2.充分体会在水中嬉戏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游泳技能的兴趣。准备夏天,带孩子去游泳池的浅水区嬉戏。玩法1.分配角色并和孩子商定游戏规则:大人演“青蛙”,孩子演“蝌蚪”。2.“青蛙”紧闭双眼,通过水声和孩子的尖叫声去追逐和找“蝌蚪”(允许孩子大声尖叫会引起孩子的兴趣)。3.“青蛙”在追逐“蝌蚪”时,“蝌蚪”可以攀沿在水池的边沿快速移动躲避。4.当“青蛙”抓到“蝌蚪”后,“蝌蚪”就变成了“青蛙”,成了新的追逐者。5.重复几次游戏,让孩子…  相似文献   

7.
1.小蝌蚪的妈妈都是青蛙吗?(《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蝌蚪以变态而成成体,但蝌蚪有很多种,长大后不一定都变成青蛙。蛙、蟾蜍(癞哈蟆)、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叫蝌蚪。蝌蚪成长时有的先长出后肢,继而长出前肢,例如蛙;有的先生前肢,后生后肢,例如蝾螈。所以说,小蝌蚪的妈妈不一定都是青蛙。 2.为何“春眠不觉晓”?(《春晓》)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入写道“春眠不觉晓”。 从生理角度看,冬天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  相似文献   

8.
猜一猜     
周锐 《幼儿教育》2008,(Z2):50-50
<正>说阿拖是蝌蚪吧,他有四条青蛙的腿。说阿拖是青蛙吧,他又有一条蝌蚪的尾巴。大青蛙、老青蛙们看见阿拖的尾巴,总要说:"唉,你怎么老是长不大。"可阿拖和别的小青蛙一样,也会从沟这边跳到那边,也会清脆嘹亮地唱歌:"咕儿呱!咕儿呱!"  相似文献   

9.
余涛  赵永爽 《科学课》2008,(11):40-43
第21课:《农作物与化肥》教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农田里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材第二部分以尿素为例,引导学生研究化肥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教材第三部分是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教材的第四部分是对观察的记录进行整理。教材的第五部分是调查当地化肥的施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青蛙卵的孵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池塘里许多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呢?蝌蚪吃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养起了小蝌蚪。我们采集了一小块黑色的卵。青蛙的卵粘在一起,很滑,浮  相似文献   

11.
我的日记     
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又带我们出去玩。我们来到水田边,发现有许多蝌蚪(kēdǒu)摇着长长的尾巴(wěibɑ)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看着可爱的小蝌蚪,就把它们捉(zhuō)上来玩。老师看见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蝌蚪是青蛙(qīngwā)的孩子,以后会变成(chéng)青蛙的。青蛙是有益(  相似文献   

12.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变态.变态期内,蝌蚪内外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转变为适应陆栖生活,外观上出现成对的附肢,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正常情况下,从孵化出蝌蚪到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如在学习"激素的调节"后,学生了解到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探索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组织学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影响的课外探究实验,并观察在不同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蝌蚪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3.
春季的自然角中,饲养小蝌蚪是常见内容。由于幼儿园条件所限,多数班级把从野外捉来的小蝌蚪养在罐头瓶或小盆里,条件好一些的也只是养在小型沙水池里。这样,往往由于氧气及养分的缺乏导致蝌蚪死亡,能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非常少,即使变成了青蛙,也因营养不良而细腿细...  相似文献   

14.
青蛙     
我是一只穿着白色衬衫和绿色大衣的青蛙。我们青蛙是从小蝌蚪一点一点长大的。我们青蛙一族没有颈部,头和身体直接相连。  相似文献   

15.
分两步走     
这个活动的导入活动、情景游戏都安排得很好,但给人的感觉是内容稍微多了一些。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个内容如果分两个课时进行似乎更好。第一课时可以设计为语言、科学活动,目标是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教师可采用春天背景图,通过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蝌蚪在春天里的活动,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和青蛙的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儿歌做“蝌蚪游游”的游戏。第二课时可设计为体育活动,目标是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爱妈妈的情感。活动一开始青蛙妈妈(教师)领着蝌蚪做游泳操,然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  相似文献   

16.
春末,正是老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进行教学的大好时机。据知,有些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误把蟾蜍(癞蛤蟆)的卵和蝌蚪当作青蛙的卵和蝌蚪,使传  相似文献   

17.
我家的蝌蚪     
4月28日,我放学以后在教七楼后的小池塘里抓了11只蝌蚪。小蝌蚪长着圆圆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可爱极了。大的蝌蚪大概有3cm,小的只有2cm。我问科学老师:蝌蚪需要多久才能变成青蛙?她告诉我需要一个多月,就是30多天。可是我的同学韩嘉康却说,需要一年或者半年才能长成青蛙。我决定天天观察它们,看到底是谁说的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1.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2.知道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3.理解新词语“两栖动物”、“冬眠”的含义。教学准备: 1.有关图片:①青蛙卵;②小蝌蚪;③长出后腿而还未长出前腿的蝌蚪;④长出前腿的蝌蚪;⑤刚脱掉尾巴的青蛙;⑥经过冬眠的青蛙。2.把黑板布置成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蝌蚪、莲花、水草,有的水草上有蛙卵。教学过程: 一、以谜语开头,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培肥地力、改善农作物品质等作用;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施用化肥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出了科学施用化肥的方法,强调指出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科学施用化肥是进行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有一只鼓着大眼泡的青蛙跳来跳去。它在岸边玩够了的时候,又跳来跳去,跳到池塘里去游泳……游啊,游啊,当它游得两腿酸困,筋疲力尽的时候,这才想起,应该到荷叶上去美美睡上一大觉呢!这时候从池塘的那边突然游来了一群小蝌蚪。一个个小蝌蚪欢蹦乱跳游得很来劲儿。青蛙眨动了一下它那圆鼓鼓的大眼泡,对蝌蚪说:“哦,向我游过来的你们是些什么玩艺呀,黑不溜秋的,真难看呀!”“怎么,你不认识我们吗,我们是小蝌蚪呀!”青蛙摇摇头说:“什么蝌蚪不蝌蚪,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们,你们从头到脚都那么黑,连尾巴都是黑的,不客气地说,就凭这点我也不会认识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