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元史》为主要史料,从两个方面对蒙古国接受儒学的过程进行了论考,即传统儒学对蒙古国的渗透过程和蒙古统治者自身对儒学的接受过程。认为异族间的战争是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媒介,蒙古贵族经略中原的过程就是其逐渐接受汉文化的过程。而在征战中汉、蒙两族中的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为这一文化交融作出的种种努力,客观地促进了这一进程的实现,其历史功绩应予重视。蒙古游牧贵族征服中原以后,必然地要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汉族农业封建文明,这是13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
巴尔虎原是一个游牧部落,最早的故乡在原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尔古津河流域。明末清初巴尔虎人由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统领逐渐南移,被清政府编入八旗,分驻黑龙江、吉林、盛京等地。他们的绝大多数及其家族都居住在驻防城周围,世代繁衍生息至今。  相似文献   

3.
"姑娘"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姑娘"的词义系统也是非常丰富的。试分析"姑""娘"和"姑娘"在文献中的词义系统,并试图从语源上探求"姑娘"一词的词义发展源流和脉络。"姑娘"词义系统经过了复合、泛化、引申等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词义系统的历时和共时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妇女面妆与头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寿阳公主、花木兰与冬寿墓女主人的面妆、头饰考察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文化中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剪刀姑     
《红领巾》2009,(6):56-57
一个小女孩的三个姑姑来她家做客。小女孩准确地叫出了大姑姑和小姑姑,可是却对着二姑姑发呆。二姑姑伸出食指中指,想提醒自己是二姑姑。小女孩恍然大悟,大声叫道:“剪刀姑!”  相似文献   

6.
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元代,北方游牧民族论财购妻和收继婚俗使汉族平民妇女成了婚姻双方家庭的经济筹码。下层化对游牧化的兼容,为男性社会奴虐妇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封建传统女性观、婚姻观的长期积淀强化了妇女自身的依附意识,使女性自觉不自觉地兼充着可悲的受害施暴双重角色;它更加重了平民妇女的灾难。她们对苦难命运的抗争却是最低级、生理的、非理性的。而这种男尊女卑旧意识现象至今仍存在。因此,本对我们重新认识元代社会、从新视角认真审察妇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惟俭的《史通训故》主要是为了撰著一部明代纪传体史书而进行编撰的,目的是从《史通》中为自己撰写史书寻求理论借鉴,并非仅仅是为了注释《史通》而写作,这决定了他始终坚持避繁从简以速成其书的写作原则.他在开始工作之前拟定了撰写凡例,工作内容包括对《史通》的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纠正了此前郭孔延《史通评释》中的一些错误.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王、郭二书是各有优劣短长的,很难简单论定高下,清人褒王贬郭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清代以来注释《史通》的名著也多是效法了郭书详细注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3):49-51
在梳理合阳方言带有[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的亲属称谓词的基础上,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论证了"[iα(24)]姑"中[iα(24)]姑"中[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的本字是"豭",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合阳方言"[iα(24)]姑"保留古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示,古越地有着同中原文化一样发达的文明,越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姑蔑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越文化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亲属称谓的“姑”,在古代称谓中与内蒙古西部方言称谓中存在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有“父亲的姐妹”和“丈夫的姐妹”这两个义项.除此之外,古代称谓“姑”有“丈夫的母亲”这一义项,这是内蒙古西部方言称谓“姑”所没有的,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从这一不同点出发,本文着重探析亲属称谓“姑”在古今词义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古今词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故错艺术是指教师为了更有效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特征,模仿学生的心态,稚化自己的思维,有意识地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索并掌握学习内容的活动。它具有刺激强化、增强免疫、激发主体意识、寓教于乐等功能。课堂教学故错艺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充分了解学生、精心准备故错内容、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及时反馈引导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的一部重要世情小说,《姑妄言》自问世以来就在小说正文间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评点者林钝翁与作者曹去晶之间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二者就是同一人。这种微妙的关系造成评点者的评点主旨与小说本身主题带有相近的指涉意向。受此影响,《姑妄言》的评点思想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劝化世人的"婆心说"、愤世嫉俗的"炎凉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呼应作品所提出的"妄言"之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于吴趼人生于“分宜故第”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于“分宜故第”究竟在何处,却都搞错了,甚至闹出了常识性的笑话。其实,“分宜故第”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之南的丞相胡同(俗称“绳匠胡同”)和半截胡同之间。  相似文献   

14.
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姑妄言》,除了给我们讲叙曲折离奇的故事外,小说家曹去晶相对地忠实记录了当时南京的世风人情与社会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南京回族的民俗文化、宗教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多有涉及,这就为明清时期的回族研究尤其南京回族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动史料。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故错艺术是指教师为了更有效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特征,模仿学生的心态,稚化自己的思维,有意识地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索并掌握学习内容的活动。它具有刺激强化、增强免疫、激发主体意识、寓教于乐等功能。课堂教学故错艺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充分了解学生、精心准备故错内容、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及时反馈引导等。  相似文献   

16.
尚恒元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3-14,19
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所用"姑恶"一词,古今多有异议。今据陆氏多首相关之诗,指出"姑恶"有含恨之意,该诗系悼亡前妻之作。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电器排故实训装置改进,该装置电器故障随机产生、元器件故障贴近实际、元器件拆装方便、装置用低压24V电源,安全系数提高,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实训教学接近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正兵 《华章》2007,(8):80-81
曹去晶的<姑妄盲>是继<金瓶梅>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不客轻视;<姑妄言>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其喜剧手段主要有:设置戏剧亿情节和喜剧型人物,运用相映成趣和反复渲染等方法以及采用本色化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一次丰富.  相似文献   

19.
《姑妄言》乃是清朝初年所出现的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世情小说,其评语亦与小说本身互为犄角,相互照应,对作品的指导思想和建构方法等皆有揭示和阐释,其中关于小说人物塑造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评点者对于小说人物的评论切合其自身在小说文本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在作者依据自身信仰和审美需求所实行的操控之下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故水依然     
宋园 《同学少年》2010,(1):32-32
山水一程,故乡的风景停泊于与心相隔的彼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