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者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者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者的惩罚力度,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不失为一种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窗》2005,(4):1-1
一场打击虚假新闻专项行动,目前正在宣传思想战线展开。但在这样的形势下,还不时冒出个别的新闻造假行为,并被揭发出来,足见开展这一专项行动的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刘飞锋 《今传媒》2006,(4):39-40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者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者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者的惩  相似文献   

4.
吴玉群 《东南传播》2013,(3):127-128
真实、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然而,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直接侵蚀了新闻的基本价值,更败坏了媒体的公信力。由于其潜在的危害性,"隐性"造假新闻在诸多虚假新闻中的危害性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造假却由来已久,从管理者的角度,媒体自身的角度,读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负面虚假新闻,有时尚能出现一片喊打之声,可是对那些正面虚假新闻,明知其可信度不高,却能听之任之。本文试从正面虚假新闻的出现原因,表现形式,危害性与如何防范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8月30日,由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Photomall)、五洲传播图片库(ChinaFotoPress)、人民图片网(Photobase)、中国新闻图片网(Cnsphoto)和东方IC图片中心(imaginechina)等国内权威图片网站(图片库)联合商议制定的《图片网站抵制虚假图片联合公告》正式颁布并生效。今后,凡向五大网站提供虚假图片,情节严重者,这五大图片网站将联合取消该签约摄影师的资格,并在各自网站公布其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7.
要杜绝虚假新闻,需要警惕旨在吸引眼球演变为搞新闻造假的遮眼法。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日在重庆市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新闻发布会上,澄清媒体对他两次讲话的歪曲报道。一次是他在重庆财税工作会上,讲到国家建  相似文献   

8.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9.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王培莲 《声屏世界》2010,(10):33-33
电视界用各种声画语言手段制造虚假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概括起来有摆布镜头,导演新闻;采取摆拍的手法导致新闻画面的失真:解说词虚假,添枝加叶,夸大事实;利用摄像技巧和蒙太奇手段造假,移花接木;新闻本源失真,无中生有,以假充真等。新闻造假产生的恶果凸现.新闻打假刻不容缓。但新闻打假并非易事,需要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情况看,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大多与采用相关人员提供的虚假材料有关。《新闻记者》评出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有九条是采用通讯员提供的稿件或引用、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仅有一条由专业记者采写的假新闻是由于轻信采访对象叙述造成的①。诚然,新闻单位在把关和内部管理上仍有许多文章可做,但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权力上都不可能做到全部新闻事实都能调查核实清楚。关键的问题是对提供虚假新闻材料无法实施一个有效的约束力。提供者出于种种利欲不断向媒体造假,新闻单位上当受骗、受众被愚弄、指涉对象被侵权、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3.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电视报道能够把事件现场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于观众面前,满足观众亲眼所见的愿望.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多年来电视报道画面失实现象却长期存在.组织拍摄、扮演重拍、张冠李戴等“手法”不但严重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也败坏着观众的胃口.影响着整个电视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而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和高新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画面的戏剧性和感染力.新闻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利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将简略分析当今中国电视媒体较常见的几种新闻失实现象.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4,(8):28-29
她是《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惟一的记。她和她的同事每周偷拍的“黑心画面”,引起千家万户的“严重关注”,但他们默默无闻,他们的镜头,只能对准一部分造假分子,但他们深知造假其实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们是新闻记,职业道德要求他们站在公众利益立场揭露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6.
万辉  朱海涛 《湖北档案》2012,(11):28-30
连日来,山西河津住建局局长薛新民因年龄造假等问题被免职,成为媒体焦点,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干部档案造假这一官场丑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监督的不断加强,弹簧年龄、虚假学历、注水履历、不实身份等干部造假问题屡见报道,"三陪女"宣传部长、"舞女"法官、司机局长  相似文献   

17.
刘为强想靠一张照片出名的愿望实现了,而且比他想象的更出名,但这是他未曾想象的恶名.他的新闻摄影照片<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获得央视年度新闻图片奖以后,被网民发现是合成造假之作.  相似文献   

18.
何素平 《新闻世界》2004,(12):21-21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04年又已接近尾声.如果盘点一下今年同内的新闻就会发现.像市场上打不完的似日伪劣产品一样,今年的假新闻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造假水准上都毫不逊色于过去的几年。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包括美国的报业。拙《走进美国大报》于2002年出版后的这两年中,来自美国报界的新闻不断。让我莫名其妙的是在美国巧至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报纸屡屡发生造假丑闻,导致一些报业巨子被迫下马。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新闻图片造假的社会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造假一直是新闻业难以根治的痼疾.自有新闻业起,新闻造假就始终是新闻业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新闻业也正是在与新闻造假现象持续不断的斗争中艰难地坚守着真实性这一新闻伦理的底线,维系着社会大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