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多选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两个教学文本。苏教版第五模块(必修)本的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关涉“亲情”“爱情”“友情”,《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专门指向“爱情”这个复杂话题。对于崔莺莺与张君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统的解读角度都是正面的.意义评价也都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假死     
《海外英语》2011,(9):39-39
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为了能够和罗密欧重聚服毒假死。假死事件不仅会发生在莎翁的舞台上。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以死相欺”。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主人公的艰难爱情。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作之一,其在世界上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实属罕见,是莎士比亚戏剧被拍成电影最多的一部。一个世纪以来,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他们的一见钟情和以死殉情让每一位渴望爱情的人艳羡不已。本文从一见钟情的不稳定性角度剖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矛盾表达法,是用一组前后矛盾或不协调的词、短语、句子互相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比的一种表达方法,这种表达法在外语中比较常用。例如,在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巾,奥赛罗轻信谗言,错杀了清白无辜的妻子。但他认为自己维护荣誉的动机是正当的,因此他说:“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说我是一个正直的凶手。”“止直的凶手”就是矛盾表达法的妙用。再如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凯普来物家的花园中第一次幽会时难舍难分。朱丽叶在离别时对罗密欧说的话也用了矛盾表达法。“离别是这样甜蜜的凄清,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传统的解读体现了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宣扬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忠贞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中国的梁祝故事和《孔雀东南飞》等只是封建门第观念和家长制包办婚姻所产生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则是家族冤仇与个人爱情严重冲突所造成的悲剧,他们的反抗始终主动和积极,因而更能彰显出他们坚定不移地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人生信仰和博大的宽容精神,更具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搬上银幕12次,其中,1968年由弗兰克.杰弗瑞里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不仅因为该片严格忠实于原著,更在于它合理地发展了原著,谱写出一首探讨人类永恒主题的爱情颂歌。  相似文献   

8.
《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可说是东西方爱情剧的经典.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细读两文,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这难以解释的共性.我们姑且把它说成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吧。  相似文献   

9.
陈舜 《广西教育》2013,(2):51-51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称之为绝响又经久不衰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这是因为莎翁为此戏剧作品注入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歌颂了一个浪漫的足以战胜死亡的爱情力量。柴科夫斯基吸取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基本情调,没有定义每个角色、也没有描绘确切的故事情节。高度对比的主题用米表达世仇的家庭和年轻人爱情之间的冲突。柴科夫斯基还描绘了温和达观的神父劳伦斯,是他调解着相爱者和残酷无情的社会环境。《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含有一个慢板的引子和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的音乐会序曲。(柴科夫斯基的标题“幻想序曲”意味着以一种自由和想像的方式处理音乐素材。)在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能够把它看做一首感…  相似文献   

11.
作品展示一场纯白理想的祭奠———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感故事一开始,那段有些生硬,或者说毫无吸引力的开场诗,缓慢而清晰地道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感情是不被祝福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13.
张颖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10-211
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这部男女爱情的悲剧横空出世,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是莎士比亚唯一的一部爱情悲剧,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从电光石火的相见,到荡气回肠的生死相依,每一个浪漫或紧张的情节都展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人物性格的某些异同,使他们在短短的四天内,经历了相遇、相恋、结婚、死亡。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被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搬上银幕,本文从莎剧本身的商业化和娱乐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来论述这部16世纪的诗剧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神童的回答一位5岁的儿童秉赋聪明,受到良好教育,因而知识渊博,素有“神童”之称。有人不相信,便去考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什么人吗?”神童毫不客气地说: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被汉学家安德鲁·拉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也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虽还未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但它在中外文化中的印记依旧引人注目。本文对比了《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的标题、人名、结构、行文风格、古典诗歌的引用及通俗性等多个方面,总结异同,探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如何诗性地表达爱,论述两部剧作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整体诗性。  相似文献   

17.
刘浩 《文教资料》2007,(16):94-95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东西方爱情剧的经典,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细读两文,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这难以解释的共性,我们姑且把它说成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吧。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1594)在意大利的维浴那城,两个豪富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世代结有宿仇,经常聚众械斗,闹得小城不得安宁。蒙太古家的儿子罗密欧英俊潇酒,在蒙面舞会上与凯普莱特家的小姐朱丽叶相遇,两人春心萌动,一见钟情。尽管两家有不共戴天的宿仇,尽管“这场爱情可能种下祸根”,爱情的力量冲破了一切世俗传统的束缚。在园里月色朦胧,树影迷离,暗香浮动,一  相似文献   

20.
《吉诺密欧与朱丽叶》根据莎翁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3D动画大作。本片的音乐将由歌坛老将埃尔顿·约翰和詹姆斯·纽顿·霍华德联手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