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通假字”是自网络产生后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和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将网络“通假字”与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进行了系统地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和热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隐喻在网络词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隐喻这种认知模式在网络用语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Fónagy于1999年提出语音隐喻的概念,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达意义之间的相似关系。在Fónagy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词汇学的有关观点,对网络英语词语存在的语音隐喻现象进行整合分类,并初步分析网络英语词语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疾病,然而如今“感冒”的用法不仅仅限于其本义还有多种不同的义项,有的义项还截然相反。这用传统的词义发展理论难以解释。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阐释,“感冒”多种义项的产生,是受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模糊原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古字通假的社会本质、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性思维模式是人脑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产物,是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语隐喻现象作比较性分析旨在验证其跨文化存在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双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验。基于美汉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英汉语中“脸、面”词义演变的多义网络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英汉“脸、面”词义的延伸都是围绕其中心意义(即典型),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在两者的词义延伸过程中,转喻不仅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导致英汉语中“脸、面”的词义范畴出现文化个性;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对“脸、面”词义的概念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X帝”作为网络新词语的构成模式,具有能产性、定位性和类化性的特点。“帝”由最初的“花蒂”义到后来的“天神”义、“君主”义,再到近年来泛化出的新义:“在某一领域获得最高荣誉的人、物或团体”、“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突出特点的代表人物”、“最能突显……特色的物品”。帝的语义指向实现了“物→神→君主→个人→团体→物”的转化。“帝...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更是层出不穷.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语言中.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的运用,阐释隐喻和词语发展的关系,以便对隐喻和认知语言学有更深的了解,并加强对新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有许多由"吃"组成的词和短语。如"吃力"、"吃惊"等,早已成为日常用语,但在使用这些说法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对具有隐喻意义的"吃+X"短语进行归纳,并对吃的不同义项进行概念隐喻分析,拟刻画出"吃"的隐喻意义关系图,探索汉语"吃"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汉语广告中的隐喻能使经济领域里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具体、生动起来,突显广告产品非买不可的特征,从而达到对产品进行宣传的目的。由此可见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隐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杨蒙 《时代教育》2013,(13):147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英汉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体词的使用,这些人体词充满隐喻。且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本文考察了隐喻在英汉人体词汇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网络词"杯具"一词产生的来源,其推动发展的因素,从而得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网络语言的创造开始趋于理性化,网络语言虽然仍然具有个性化,但开始遵循现实语言的发展规律走向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以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内容,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爱情概念隐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义学所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以in-on-at这几个英语中常见的介词为例,对它们的原型意义,以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中空间介词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指出了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