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昕荣 《新闻世界》2014,(4):236-238
近年来,国产“小妞电影”以它特殊的电影类型在电影市场上吸金不断,成为“票房黑马”,以《非常完美》、《北京遇上西雅图》、《失恋33天》等为代表的8部电影包揽票房超26亿,如此成绩令业界人士瞠目结舌。“小妞电影”的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为何国产“小妞电影”如此走俏?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在谈“领导重视”这一话题前,应该承认一个事实,即:有不少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领导忽视,我们怎么办?软磨硬缠固可收一时之效,却非长久之计;坐等领导大驾光临,可你档案部门却又并非多么出众惹眼;如此看来,领导重视确乎难求,原因何在呢?我看主要在档案部门自身。档案工作要发展必须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是“自我重视”,其二为“领导重视”。“自我重视”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而“领导重视”是外因,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日前读报、见几则新闻标题格外引人注目。如《县长心系麦田》、《营长的“责任田”》、《乡长设宴》等。然而,文中出现的却都是“清一色”的副县长、副营长、副乡长。如此正副职称呼混淆,实在令人茫然不解。由于工作分工的不同(?)有不少领导岗位都配备正副职干部。笔者以为,对于正职领导,省去“正”字,称“×  相似文献   

4.
1.政府为名木古树“撑腰”北京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燕赵都市报》8月1日七版点评:标题比喻重在贴切、形象。如果没有引题,只做一个主题,也并非不可,只是文采顿失,毫无特色而言了。2.“黑白两道”、“小蜜傍大款”……冰淇淋市场充满“文化垃圾”《生活报》8月3日一版点评:报纸标题一般都是速成作品.真正恰当、准确而又完美的标题可遇而不可求。常常会有一些并不文从字顺或至少算不上表达清楚的标题在  相似文献   

5.
说干     
日前《新闻实践》编辑同志约我为“忘年交”写点什么。我想说一个“干”字,就是如何干新闻工作?这是我40年来的一个重要感受。 安安心心地干 我干新闻工作,并非出于自愿。解放前我在湖北师范学院数学系读书时,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参加了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地下斗争。武汉  相似文献   

6.
在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解放军报的“八一”社论《忠实履行我军神圣使命》(以下简称《使命》)以其特有的政治力度和论述风格,获得评论一等奖。社论,一般指报刊社以本社名义发表的对重大问题的评论。在许多读者眼里,社论都是代表上级机关而说的“官话”,往往政治性有余,可贴近性、可读性不足。而《使命》一文恰恰是在政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的尽可能完美的结合上下了功夫,在“官话”和“民话”的尽可完美的统一上下了功夫,因而受到了军内外各级领导机关、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解放军指战员的欢迎。具体说来,(使命》的特…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美国作家伊根的长篇小说《恶棍来访》获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时代》杂志称其是“美国小说的新经典”。《纽约时报》形容这部小说是一部“普鲁斯特式的消逝、追悔、报复与爱”的实验性作品。这部小说获得如此荣誉,也并非突如其来,在摘得普利策奖之前,它就已经入选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十多家主流媒体的年度好书,并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奖。  相似文献   

8.
《纽约时报》的一位总编辑阿贝·罗森塔尔说“头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一些重要新闻还包括本报编辑们对重要新闻的判别能力。头版不仅是新闻而是新闻加《时报》声誉”。  相似文献   

9.
3年前,《空军报》1年见稿一两篇,《解放军报》常年“剃光头”;近3年,《空军报》每年见稿30至50篇,《解放军报》也时有见稿。这是地处沙漠南缘兰空某训练基地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的一组数字对比。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编制不大的单位,新闻报道工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官兵们说,离不开基地政治处主任邓先德的领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全国性大选是一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于大选的报道是重要的政局报道。一般的大选报道是把参选情况、选举结果等写出来就可以了。但《你能如此吗?》这篇关于马来西亚大选的报道不仅写出了“怎么样”,而且回答了“为什么”,把政局稳定与经济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你能如此吗?》写了马哈蒂尔对大选的重视和他领导的国民阵线在大选中“获得了马来西亚38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绝对性胜利”,写了马哈蒂尔与“新闻界、  相似文献   

11.
人们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此话是褒是贬?不管它!反正要真地做好一件漂亮合体的嫁衣,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设计、裁剪、缝制,哪一道不蕴含着学问,所以我说,注意:编辑“学”,编辑工作蛮有学问并非故弄玄虚,虚张声势。谓予不信,请读《实用编辑学概要》(俞润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将编辑工作的实践上升到“编辑学”的理论,加以总结、研究和探讨,是《概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编辑是一门学问”。认为建立编辑学对促进、繁荣出版事业有重要意义,现在是条件成熟的时候了。《概要》阐述了编辑学作为研究文化积累的性质,指出“编辑学属于文化范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工作总结上月底,播音组开会总结了5月下旬的工作,每个人都写了《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送编辑部主任温济泽同志看后,今天退回来了。温济泽同志患有很重的肺病,经常发烧到39度以上仍然坚持工作。有时医生不得不“命令”他休息几天,但有重要会议他还带病参加,有重要稿件他还亲自审改。他是我们的领导,参加革命的时间早,年龄又比我  相似文献   

13.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迎来2018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江苏省档案局,通过《档案与建设》杂志,向辛勤耕耘的全省档案工作者,向关心支持江苏档案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2017年,全省档案系统牢牢扭住“发展平台更高、资源覆盖更广、服务能力更强、价值更加彰显、队伍更加过硬”五大目标,扎实推进“7+1”工程,顺利完成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印发“大档案”等“7+1”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奠定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主体框架.《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成为国家档案局“美丽乡村建档”国家级试点.  相似文献   

14.
字斟句酌9例     
蔡维藩 《今传媒》2003,(6):78-79
“东亚病夫”有出处并非洋人辱国人 8月7日《人民日报》4版“人民论坛”发表的《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说道:“当年,有西方人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是侮辱,但也值得我们深思。”言之凿凿,似确有其事。其实,“西人称国人‘东亚病夫’”一事,查无出处,并无实据。翻译得如此精致的国文,其西文原文为何?最早的译者是谁?均不见经传。 已有学者指出,“东亚病夫”语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  相似文献   

15.
在第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大众日报社记者于晓波、毕华德采写的《青岛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原载《大众日报》1998年3月30日)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一篇非时政类新闻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使《青岛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魅力独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曾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编辑学”的议论,并非自今日始。粉碎“四人帮”不久,就有同志在《出版工作》上发表文章,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惜当时并未引起出版界的注意。直到1983年11月,一位领导同志发表题为《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出版学》的论文以后,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于是不少出版业务刊物先后展开了有关建立出版学和编辑学的讨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渐趋深化,益感迫切。时至今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辑学不仅是必要的,而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作为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仔空间”的新闻,这种关注是全方位的,既有平民视角,更有领导视角,况且民生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领导视角。《黄河晨报》就是如此,在运用领导视角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方而,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周能兵 《新闻实践》2006,(12):36-37
这是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要保持《微笑》。我认为,稿件写得很精彩。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要保持微笑新华社专电: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内容是“保持微笑”。“民众全力支持士兵们”,陆军电台23日说,“人们带孩子来  相似文献   

19.
《向导》研究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向导》研究中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提到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作用。有的中国新闻史教材的节目标题也只是《蔡和森与〈向导〉周报》,而对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却不着一字,一般的即使提到陈独秀,也多写《向导》后期曾受陈独秀的右倾影响,即使有个别正确评价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但  相似文献   

20.
沈燕萍 《声屏世界》2007,(10):57-58
新闻采访是一种思想活动,新闻舆论的文化含量和品位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决定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和反映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书卷气”更是对一名从事新闻事业记者、编辑的肯定。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要反映市井生活、人间百态,挖掘普通人的心理,折射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在这里,书卷气和“市井气”并非一对矛盾,而是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同样重要的两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